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东营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系统谋划、全域推进各项民生事业。从城乡面貌改善到经济发展提质,从“一老一小”关爱到文化惠民浸润,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基层治理不断创新,用心书写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东营区政务微信公众号通过【烟火里的民生温度】专栏,记录一幕幕温暖的变迁,讲述一个个鲜活的民生故事。今日推出《从“充电难”到“随时充”!东营区“充”满民生幸福感》报道,与我们一同感受“幸福东营区”不断攀升的民生温度!
日前,记者在东营区文汇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放电示范站看见,多台充电桩整齐排列,现场不时有新能源车主前来为车辆充电。家住金辰富海小区的周先生准备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以前充电点少、费用高,要开车出去找很久,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充电自由’,便利了不少!”
![]()
在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放电示范站,一期2台全液冷超充桩、6台风冷超充桩和16台直流快充桩24小时全天运行,其中全液冷超充桩单枪功率可达600千瓦,充电速度是普通直流桩4倍,带来一秒钟一公里的超级快充体验,确保市民的出行高峰充电需求。
入口的引导大屏,可以为车主提供站内导览、充电车位占用和空闲情况,并显示当前的充电价。“整个示范站创新布局‘6区+1站’的绿色低碳服务生态系统,科学划分绿色低碳区、车网互动区、智慧充电区、大型车充电区、自助洗车区、客户服务区和储能换电站,集成光伏、储能、V2G充放电、智能检测等六大核心功能,打造成为充电、换电、监测和洗车等便民一体化的智能多元绿色服务综合体。”国网东营市东营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徐晓辉介绍。
据了解,示范站坐落于淄博路87号。此外,紧邻该站的二期工程现已建设完成,直流桩、V2G等各类充电桩30台,预计十一月下旬投运。投运后,充电车位将达54个,可以保障50台及以上电动汽车同时充电。同时,配套建设的储能换电站已投入运行,相当于是给新能源车主提供了‘移动充电宝’服务,最快3分钟就能完成换电。
常来这充电的车主李先生说,这里场地宽敞,充电速度也快,还能在周边休息。“我的车充满电大约需要10-20分钟,70-80迈的速度能跑500-600公里。这里还有充电监控屏,坐在休息区,就能随时掌握充电情况。还有电视机、自助购物机、饮水机……大家在这里等待也不会无聊了。”李先生的话,也表达了大多数车主的心声。
示范站充电区内,由充电桩+雨棚光伏+储能柜构成了站内微电网,可以通过光储充放一体化运行,实现区域内“零碳排”,提高绿电使用比例。国网东营市东营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徐晓辉说,“我们的停车场顶棚安装了大量的光伏板,这就是低碳区核心组成部分,光伏设备装机容量达180千瓦。据统计目前光伏日均发电量540-720度左右,在充电高峰期可供充电使用,在低谷期可进行储能或余电上网,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
近年来,东营区持续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城市核心区、城市综合体、大型商超、公园景区、机关单位、交通枢纽等合理布点,截至目前,辖区内共建有国家电网直营电动汽车充电站45座,包括直流快充站30座、直流枪总数258个、交流枪总数10个,交流慢充站15座、充电桩总桩位65个。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电动汽车充电站乡镇“全覆盖”,实现每个乡镇不少于2座公共充电站。
未来,东营区也将持续着力解决“充电难”这一民生问题,进一步保障新能源汽车基本充电需求,提升公共充电服务水平。建成方便、安全、优惠的“家门口充电站”,让更多新能源车主充得放心、省心、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