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山东制造时,重型机械、工业装备往往是焦点,而潍坊农机这一“隐形冠军”早已凭借千亿级产业规模和全链条优势,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引擎。“中国农机看山东,山东农机看潍坊”的行业共识,背后是潍坊从需求出发、以创新筑基、靠协同赋能的长期坚守。
需求为根,筑牢产业崛起基石
潍坊农机的起步,精准踩中了农业生产的真实痛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潍坊的机械作坊将拖拉机机身窄化至1.2米适配田埂,赋予其耕地、运粮、运输物资的“一机多能”属性。这种贴合农民“买一台机器管多项农活”需求的设计,不仅造就了“家有小四轮,万事不求人”的口碑,更让潍坊农机完成了从“维修”到“制造+配套”的产业升级。
如今覆盖24个品类的产品矩阵,贯穿农业生产全程的全产业链布局,1156万千瓦的农业机械总动力、93.64%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印证了“从田间来,到田间去”的发展逻辑,为产业崛起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创新为翼,实现从机械到智能的蝶变
如果说早期发展靠“接地气”,如今的领跑则全凭“高科技”。潍柴雷沃攻克大马力 CVT无级变速等卡脖子技术,推出国内首台商业化CVT智能拖拉机,建成每4分钟下线一台高端拖拉机的智慧工厂;中农博鼎以全链条自主研发突围,实现核心零部件自研率和国产化率双100%,摆脱国外技术依赖。
潍坊牵头构建雁阵模型,联合6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生态圈,承担138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形成“龙头突破、全链受益”的良性循环。这种创新生态,让潍坊农机走进130个国家和地区,拖拉机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成功叩开全球高端市场大门。
协同为桥,打造集群共赢新格局
潍坊农机的领跑从不是靠单打独斗,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的协同发力彰显了“1+1+2>4”的集群效应。潍坊主攻高端整机研发与核心零部件制造,临沂聚焦特色品类填补细分空白,日照强化物流枢纽与出口服务,三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物流、出口的全链条产业生态。
目前三地共建的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拥有1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个无人化农场和智能示范区,辐射全国20个主要粮食产区,年产值达1650亿元,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标杆。
潍坊农机的成功,是找准需求的精准发力,是深耕技术的久久为功,更是协同共赢的格局担当。从解决农民痛点的小四轮拖拉机到领跑全球的智能农机,从维修作坊到“中国农机之都”,潍坊用实践证明:产业的长盛不衰,源于扎根实际的初心,更在于突破创新的勇气与协同共赢的智慧。这份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密码,不仅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范本,更让潍坊农机成为守护大国粮安的坚实力量,在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上持续书写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