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大厅的超级柜台前,穿深蓝羽绒服的老人正盯着触摸屏发愣——指尖在“现金业务”图标上方悬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敢落下。
“大爷,您是要办取款吧?我陪您一步步来。”一道声音轻轻从旁边传来,穿西装的工作人员弯下腰,特意把语速放得缓而柔,“您先点这个图标,字要是小,我帮您调大些。”
老人攥着存折的手松了松:“这机器太复杂,我怕点错了麻烦你们。”工作人员笑着指了指屏幕上的引导箭头:“您跟着这个小箭头走就行,我在旁边帮您看着。”
选业务、输密码、确认金额……每一步,工作人员都先指给老人看清楚,等他点头再继续。机器吐出纸币时,老人急着去接,对方轻轻按住钞口:“您别急,咱们数清楚再装,不着急。”临走前,他还从柜台取了张便签,画了简单的步骤图:“下次来,照着这个小图点就行,找穿制服的都能帮您。”
在这个快节奏的网点里,智能柜台是效率的注脚,而弯下的腰身、放慢的节奏,是藏在流程里的温度:有人不会绑社保卡,他们把操作画成图文;有人记不住流程,他们把步骤写在常用的单据背面;就连柜台旁的指示牌,都悄悄换成了放大版的漫画说明。
当智能设备遇上耐心的“慢半拍”,金融服务便成了能暖到心里的踏实——就像老人离开时,攥着存折的手,又稳又安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