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架50公斤级大载荷无人机如猎鹰般划破长空,在空中精准协同,将泡沫钩管稳稳投送至烈焰翻腾的高架罐罐口;四台消防机器人组成钢铁编队,顶着千度高温,以直流强攻切割,封堵住喷涌烈焰的井口……”这是11月9日,胜利油田应急救援中心在实训基地开展的页岩油井场多场景火灾扑救实战演练的震撼一幕。
指挥中心副经理王文通介绍道:“从地面机器人突入火场核心打开生命通道,到空中无人机执行高空侦检乃至关键时刻的空中点火行动,防止有毒气体扩散,智能装备已贯穿侦检、灭火、救生全链条,体现了油田‘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的应急救援新思路。”
这支肩负能源安全与城市守护双重使命的专业救援队伍,正以“专精特新”为引领,在智能装备、专业体系、数智指挥的深度融合中,锻造“大安全、大应急”下的应急救援的“胜利尖兵”。
事实上,作为胜利油田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该中心的装备革新早已突破“传统消防”的边界。空客H-135直升机281迈的最高空速就能快速飞抵油田基地核心管控辖区,紧急情况直接变身为“空中ICU”。灭火侦察机器人,面对有毒、易燃、易爆的“死亡区域”,它能在1公里外精准侦察现场情况,还能果断展开冷却、灭火作业。
“我们立足集控化指挥、高效化攻坚需求,推动装备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像自主研发的新型消防车吸液装置,便携式泡沫钩管、远程供水系统等创新装备更让初战效能大幅提高。”中心副经理刘超介绍。
专业救援体系的构建,让新质战斗力有了更精准的“作战方向”。针对油气生产、石油炼化行业新工艺衍生的新型风险,中心重点推进大型储罐、炼化装置、硫化氢井喷、地震灾害、新能源汽车等12支专业队培育,构建起“常规力量险点前置、机动力量集中备战、特种力量因灾而动”的力量部署格局。
在“使命召唤・齐鲁砺剑—2025”地震灾害救援跨区域实战演练中,这支队伍作为唯一企业专业救援队,41名队员携带130余件器材,72小时内徒步穿越障碍区,完成狭小空间破拆、木质支护等5个高难度科目,不仅创造17分钟打通生命通道的纪录,更实现15米废墟下顶升作业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热成像仪10秒锁定被困者的精准救援,赢得“企业队伍展现国家队水准”的评价。
数智化赋能则让新质战斗力如虎添翼,高效指挥体系成为应急救援的“神经中枢”。在中心新建成的数智指挥中心,大屏幕实时跳动着重要区域及要害部位的数据信息,安全数据、救援资源分布动态更新。这套贯通前后方的指挥体系,确保了在复杂灾情中决策精准、执行高效。
在油田石化总厂大检修监护、东营原油库迁建护航、中海油东营港储备库项目消防服务等重大任务中,这支应急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检验了管理成效。从东营坤德停车场油罐车火灾处置,到大型化工企业裂解装置救援,数十起重特大警情前突实战,次次都打得漂亮。
如今,应急救援中心正围着“30分钟应急救援圈”下功夫,接处警“一短三快”、属地指挥提升、区域力量联调联战,每一项都瞄准“更快、更准、更有效”。
当无人机盘旋警戒、机器人冲锋陷阵、数智平台精准调度,胜利应急的新质战斗力,不仅守着油田的“能源饭碗”,更成了油城市民心中最可靠的安全屏障,用一次次实战证明:这支队伍,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通讯员:王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