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笔收笔要沉稳,笔画不要飘……”日前,潍坊寿光市台头镇三座楼村的文化活动室内,笔墨香与欢笑声交织,一场生动的潍坊市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链”基层活动在这里举行。
![]()
潍坊市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链”基层活动走进台头镇三座楼村。
三座楼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乡绣”产业特色村,“乡绣”技艺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尤其是近几年,这项老手艺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焕发出新生机,变身成为当地的“文化IP”之一。
在11月6日举行的潍坊市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链”基层活动中,潍坊市选派的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就组织多位书画家来到这个村,把专业艺术资源从书画室搬到村民“家门口”,打开了一场热闹又暖心的文化交流之门。
在活动现场,长桌一字排开,笔墨纸砚整齐摆放,书画家们挥毫泼墨间,山水、花鸟、书法作品渐渐成形,村民们或围站在桌旁静静观赏,或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笔尖和笔肚的墨不用调匀,这样画出来颜色才有变化、有层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段孝敏手把手指导村民握笔、运笔,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寻找绘画的感觉。
![]()
三座楼村“乡绣”合作社,村民们进行“乡绣”创作。
“不仅教书法绘画技巧,还带来了他们精心创作的作品进行展览。给我们带来了灵感,打开了思路,提高了‘乡绣’创作水平。”耿晓庆是三座楼村“乡绣”合作社的骨干,她拿着手机对着一幅柿子图反复拍摄,难掩兴奋。
“之前我们在‘乡绣’里加了‘白菜’‘荷花’这些有吉祥寓意的元素,现在看了这些画,觉得‘柿子’‘花鸟’也特别适合绣到作品里,肯定能受大家喜欢。更贴心的是,书画家们都表示,以后遇到设计难题,可随时联系他们,有了专业老师保驾护航,让我们更有底气了。”耿晓庆说。
活动中,书画家还特意来到三座楼村“乡绣”合作社,围着绣架与社员们交流。看到合作社里的“乡绣”作品,大家结合各自专长,从色彩搭配、纹样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议。
“‘乡绣’要保留乡土特色,也可以融入更多时代元素,比如把咱寿光的蔬菜文化、乡村美景绣进去,让作品既有温度又有辨识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描绘着书画与“乡绣”共促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文化指导员和艺术家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文化养分’,更带来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三座楼村党支部书记张吉光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这让他们更加有了把书画艺术与“乡绣”产业结合起来发展的信心,在鼓励更多村民参与文化创作的同时,让乡村文化生活越来越红火。
![]()
在三座楼村,一位村民观赏书画作品。
近年来,潍坊市持续推动基层文化服务水平升级,通过选派优秀文化指导员下沉一线,联动文艺团体常态化开展书画培训、非遗传承、民俗体验等文化活动,推动专业文化资源不断“沉”到基层、“融”入乡村,不仅打通了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更让笔墨书香与乡土特色碰撞出精彩火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