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稻浪在微风中起伏
两台联合收割机正沿着田垄匀速推进
齿轮转动间
稻穗被齐整地卷入机械腹中
脱粒的轰鸣声里
![]()
谁曾想,这片翻滚着金色波浪的试验田,十几年前还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站在田埂上的文汇街道农业办负责人抓起一把泥土捻开:“我们深挖排碱沟渠、畅通水系循环,把土壤含盐量从千分之八降到千分之三以下。”随着他的指引望去,纵横交错的沟渠如同银带环绕稻田,不远处“赤云粮仓”的运输车正等待着装运新粮。
“说啥也没想到,盐碱田里能长出‘富硒米’。”种粮大户宋新叶抓起几株稻穗轻轻搓揉,饱满的谷粒在掌心跳跃,“我们种的水稻品种是华粳5号,这些米经过了180天漫长生长期,硒含量每公斤达到290毫克。”
据了解,这片1500亩的富硒水稻带动了84户粮农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稻米机械化加工和品牌化销售带动村集体增收13万元。“我们走的是产业标准化生产道路,机械化加工和品牌化销售延伸了农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水稻既‘富硒’又‘富民’。片区正在规划建设‘一芯一环三基地’的三产融合示范区,打造休闲垂钓、乡村美食、特色文创、特色民宿、农事研学体验等业态。”文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米川介绍。
收割现场,农机手操控着方向盘在稻田里划出一道弧线,村民们围拢过来,抓起金黄的稻谷相视而笑。从盐碱荒滩到金色稻田,从零散种植到连片经营,从人工劳作到机械作业,文汇街道的富硒水稻产业正在书写着盐碱地变废为宝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