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我市秋收秋种工作正有序展开。各地抢抓农时,科学调度农机农技,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秋种不误农时。面对前期连续阴雨天气带来的挑战,全市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强化田间管理,推动农业机械化、标准化作业,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一幅忙碌而高效的“三秋”生产画卷正在田野间铺展。截至11月3日,秋粮收获9成,玉米收获接近尾声,小麦播种超3成。
作为山东重要的冬小麦主产区,广饶县今年受持续阴雨影响,冬小麦播种窗口期较往年推迟。随着秋粮收获接近尾声、田间墒情逐步达标,当地51万余亩冬小麦迎来播种关键期。农户纷纷抢抓晴好天气,依托专业机械与科学技术开展适墒播种,为明年夏粮丰产筑牢根基。
在广饶县裕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田地里,经过深耕翻整的土壤疏松平整。两台小麦精量播种机满载麦种与肥料,在田间匀速往复,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效率与质量同步提升。“这300多亩前茬是大豆,雨停后我们及时收割、翻耕、晾晒,现在已达到播种条件,正集中机械抢播,预计两三天完成。”公司负责人陈威阳介绍。
面对播种期推迟,专业农机服务队成为“抢农时、保丰收”的中坚力量。广饶县中正家庭农场组建的播种服务队,凭借先进机械与丰富经验,科学调整播种策略,确保苗齐苗全苗壮。“我们现有6台播种机,服务广饶周边。往年10月初亩播量约20斤,今年晚播一个多月,增加到三十七八斤,最多不超过40斤。”农场负责人隋中正说。
在加大播量的同时,品种选择尤为关键。裕泽农业公司优选半冬性、抗寒性强、耐晚播的优质品种,如“中麦578”“鲁研951”,力争晚中求早、晚中求好。陈威阳表示:“播种后及时压实土壤,减少缝隙,增强抗冻性。计划11月中旬浇灌冬水,确保发芽率和成活率,为明年丰收打基础。”
目前,广饶县冬小麦播种处于推进阶段,预计11月中旬基本结束。当地持续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保障,围绕排湿散墒、适墒播种、科学施肥及苗后管理等环节全程护航,助力小麦稳健生长。
与此同时,东营区文汇街道兰赵村的1300亩水稻试验田迎来丰收。10月31日,两台收割机在金色稻浪中平稳穿梭,割穗、脱粒、碎秆一气呵成。“又是一个丰收年,亩产达1200斤!”种粮大户李占武喜悦地说。
这片高产田原属典型盐碱区,土壤条件一度制约水稻种植。文汇街道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通过深挖排碱沟渠、畅通水系循环,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将昔日“白茫茫”的盐碱滩变为“宜机宜种”的优质良田。通过引入耐盐碱优质品种,集成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实现“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成功培育出颗粒饱满、软糯香甜的富硒黄河口大米,成为广受市场青睐的“香饽饽”。
目前,兰赵村富硒水稻收割持续推进,满载谷粒的车辆不断驶向晾晒场。从零散种植到连片经营,从人工劳作到机械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护航”,重点打造的“赤云粮仓”品牌,正走出一条盐碱地赋能、科技增粮增收的振兴之路。
据了解,全市农资调度储备工作同步加强,为秋种保驾护航。供销系统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势和流通主渠道作用,聚焦农资保供、技术赋能与机械支撑,保障秋种有序推进。
在农资供应方面,依托社有企业建立“集采直供”模式,储备化肥1200余吨、小麦良种200余吨、农药5吨。开展“放心农资惠农”活动20余场,投入补贴10万余元,每袋化肥直补10元,惠及农户超千户,并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实现主要种植区全覆盖。技术指导同步强化。针对秋季连雨导致小麦晚播的情况,推广省农科院《今年小麦怎么种》技术明白纸,指导农户选择耐寒品种、控制播量、抢墒播种,目前已服务超2000人次。农机调度统筹有力。整合旋耕犁、播种机等120余台套,实现施肥、耕地、播种一体化作业。建立电话预约机制,提供秋收、烘干、仓储一站式服务,11台烘干设备全天运行,已烘干粮食10万余吨。
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系统服务秋种面积超10万亩,良种覆盖率、新技术应用率较上年分别提升3个和5个百分点,托管地块预计亩均增产5%以上。期间以高于市价0.05元/斤的价格收购秋粮4万余吨,有效助力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