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民生似田,需耕善作。
今年以来,济南市文旅系统着力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积极打造“泉民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先后举办四季村晚、广场舞大赛、歌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今年10月,精心策划的“再唱山歌给党听‘泉民大舞台’千人同跳一支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生动展现了泉城群众文化生活的蓬勃生机。
![]()
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打造的“泉民大舞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走出专业场馆、走向街头巷尾,让普通百姓从观众转变为舞台的主角。
这一品牌不仅为泉城市民搭建了展示才艺、抒发情怀的广阔平台,更以生动实践诠释了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文化成为连接发展与民生、激活城市内生活力的重要纽带。
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人民需求同频共振。“泉民大舞台”的破题之举,始于对“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错位”痛点的精准把握。
从建立“百姓需求资源库”倾听民声,到组建“优质文化资源库”对接供给;从四级联动机制打通资源下沉“主动脉”,到“文艺骨干种子选育计划”培育基层文化“生力军”,每一项创新都紧扣“群众需要什么、文化就提供什么”的核心导向。
![]()
当广场舞大赛走进社区广场,当摩天轮音乐会融合城市景观,当非遗市集链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展品,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元素。这种“自上而下”资源统筹与“自下而上”需求响应的双向互动,让文化惠民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文化滋养中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
公共文化服务的突破点,在于以创新思维激活多元主体活力。记者了解到,“泉民大舞台”通过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共建格局,打破了这一局限。
政府层面,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资源,为“泉民大舞台”搭好框架、铺平道路;社会层面,文化志愿者、民间艺人、驻济高校、商业机构各展所长,从节目指导到场地支持,主动融入这场文化盛宴;群众层面,大家不再只是台下看客,而是主动参与节目编排、活动组织,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与受益者。
8400人的文艺骨干队伍扎根基层,百余个社会团队活跃城乡,线上线下超七百万人次参与活动,这些数字背后,是社会力量被充分激活的生动写照。这种创新实践证明,公共文化服务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只有汇聚多元合力,才能让文化资源活起来、用起来,让基层文化生态焕发持久活力。
![]()
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价值,在于以文化赋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泉民大舞台”的探索,始终将文化惠民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在城市,“音乐+文旅”“文化+商业”的模式,让摩天轮音乐会成为城市新地标,让非遗市集带动文旅消费,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灵魂;在乡村,“四季村晚”结合民俗资源,将公益演出、农特产品展销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既展现了乡村文化新风貌,又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从社区广场到景区商圈,从城市地标到乡村田野,“泉民大舞台”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以文化为媒,推动文化与旅游、商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
当文化与城市发展同频、与民生需求共振,就能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绘就“文化惠民、文旅融合、城乡共进”的美好图景。
从“泉民大舞台”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无限可能。它可以是百姓家门口的一场演出,也可以是激活城市活力的创新引擎;它可以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也可以是连接城乡发展的桥梁……
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升。面对这份期待,“泉民大舞台”的探索还在继续,济南文旅也在不断优化服务,让优质文化资源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文化真正成为滋养民生幸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
济南的探索,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只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就能写出更多文化惠民的精彩篇章,让文化之光照亮每一个人的生活,让民生幸福在文化滋养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