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5年东营市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宏国,市气象局四级调研员马新建,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应急保障中心负责人景岩栋,市水文中心副主任张乃鹏,市防汛抗旱服务中心主任王新杰,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
![]()
![]()
刘宏国
一、雨情、水情
今年以来(截至10月24日),全市平均降水量797.3毫米,比去年同期(813.7毫米)偏少16.4毫米,较常年(553.9毫米)偏多243.4毫米。
汛期(6-9月),全市平均降雨量497.7毫米,较常年偏多14%。进入主汛期(7-8月),我市降雨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面弱点强。例如,在7月22-23日降雨过程中,全市平均降雨量14.8毫米,但局地(广饶稻庄)降雨量达98毫米,其中丁庄小时雨强达66.7毫米。二是分布不均。6月至10月24日20时,全市累计平均降雨量714.2毫米,各县区降雨量分布不均,东营区最大801.8毫米(较常年偏多250.8毫米),河口区最少615.0毫米(较常年偏多59.9毫米)。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等影响,部分时段出现短时旱象或道路积水,但未出现明显旱涝或旱涝急转等旱情和灾情。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完善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各级责任
一是充实各级指挥机构人员力量,市县(区)两级全部落实防汛抗旱“双指挥长”并设立专门机构,市县(区)两级防汛抗旱服务中心足额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8名,逐级建立健全内部岗位责任制,强化落实并监督防汛抗旱工作。二是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明确市县及骨干河道、闸坝、水库、泵站防汛行政责任人1061人,落实黄河防汛“三个责任人”132人,确保责任到人、管护到位。三是印发《关于公布2025年全市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的通知》《关于公布2025年河道、海堤、中心城水系、中心城泵站(井)及蓄滞洪区责任人名单的通知》,落实各级防汛责任人265人,实现“全域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四是推动各防指成员单位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建立健全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把手”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科室人员具体责任,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同联动”的工作架构,确保防汛抗旱各项任务落地落细、形成闭环,筑牢行业领域防汛抗旱安全防线。
(二)落细“四预”措施,强化监测预报预警
修订印发《东营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全面细化市防指23个成员单位和11个承担防汛任务单位的防汛职责,同时各防指成员单位、各县区(功能区)防指均修订应急保障预案,实现“职责清晰化、保障多元化、协同高效化”,确保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在“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执行。完成小清河、支脉河、潮河等31条行洪河道洪水防御方案、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及16座大中型水库度汛方案修编。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智慧水务信息系统,实现气象、水文等部门预警系统横向接入,实现基层和中心城区防汛系统纵向串联,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及时获取传递。印发《中心城区防洪排涝联排联调工作方案》,建立城市河道、水系、蓄滞洪区、泵站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科学降低汛前城市水系和蓄滞洪区水位。雨前,在中心城13处易涝区域提前预置强排泵车和抢险人员。
(三)强化应急保障,狠抓物资队伍建设
一是组织举办了2025年全市防汛减灾培训班,设置城市防汛、内涝防汛、黄河防汛和危化企业防汛等课程,邀请省流域中心、省黄河河务局、济南市政设计院等部门专家前来授课,培训人员170余人。同时,围绕防汛会商、阳河超标准洪水防御、群众转移、积水强排和危化企业积水强排等科目,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检验抢险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二是加强综合性应急抢险和专家队伍建设,健全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多灾种多类型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调整充实水旱灾害防御专家287名,组建防汛应急救援队伍171支、救援人员8758人,储备远程供水、移动排涝车、移动排水泵等防汛装备20余台套。三是修订完善应急物资调拨程序,落实水利和城市防汛物资仓库14处,储备防汛抗旱物资设备142类、245万余件,为中心城区113个易涝小区发放防汛编织袋88560条,调配市级储备的6台移动泵车预置到内涝区域,进一步提升城区低洼易涝路段和小区的排水能力。
(四)强化隐患排查,确保问题动态清零
一是按照部门单位自查、重点行业检查和防指综合检查三个层面,围绕黄河防汛、内河防汛、城市防汛、防洪工程、道路运输、水产养殖、渔船避险等领域,组织开展了隐患排查整治,分级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发现并整改完成隐患1918项。二是印发《东营市水务局县(处)级干部防汛工作检查方案》,组织市水务局9位县处级干部赴全市8个县区(功能区)开展防汛包保督导检查工作,排查整改隐患问题36项,筑牢汛期安全防线。三是推进全市城乡防汛排涝设施“拉网排查”行动走深走实,部署开展排水管网泵站、城市易涝区域、地下空间、河道沟渠、易涝农田、防汛应急保障排查整治的“六大行动”,建立“三查三看三问”联动机制,累计排查并整改问题隐患307处,有效提升了城乡防汛排涝设施整体安全运行水平,获得省委专班调研时的充分肯定。四是全面复盘总结去年“8·26”特大暴雨经验教训,完成2处易涝点整治,排查梳理18处城区易涝点,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应急排水方案,制作易涝点调度图并实施挂图作战。
(五)加快工程建设,排水设施常态维护
一是实施排涝“大动脉”工程,黄河路水系连通及泵站建设工程目前项目总进度已完成约43%,其中黄河路-东四路雨水泵站已建成使用,解决东四路等重点路段积水问题。市一中片区新建排水泵站建成投用,片区排水防涝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武家大沟王岗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实现过流运行,在汛期发挥了很好的功效。加快推进广饶县塌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升,塌河防洪流量达到每秒247立方米,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二是实施排涝“毛细血管”工程。针对排查发现的部分河道及水系周边存在的易涝路段,建设直排入河通道19处,改造立式雨水篦子279个,在东四路、运河路、辽河路等处建设应急集水池13处,定制排水检查井防坠警示牌215个。三是常态化开展城市排水清淤疏浚及设施维护工作,累计完成雨水管渠清淤255公里,雨水口清掏6.7万个,安装窨井盖防坠落装置1.39万个,现有97座城市雨水泵站全部在汛前完成维护。
(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
7月份以来,我市共遭遇16轮强降雨天气。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各类防范应对强降雨工作通知16次,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1次、四级应急响应5次、防汛防台风四级响应1次。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强化信息上报,先后印发2025年《汛情快报》12期,报送汛情、预警等各类信息76次。加强应急处置,强降雨期间,全市累计出动工作人员7670人次、强排泵756台次,实现了对强降雨的有效应对。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全面补齐防汛抗旱工作短板,提速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筑牢安全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更为可靠的水安全支撑。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请具体介绍一下今年我市汛期的天气情况,尤其是秋汛情况。
![]()
马新建
今年6月以来(截至10月24日,下同),全市平均降水量714.2毫米,较常年偏多56.1%,为我市有气象纪录(1959年)以来第五位;全市平均气温25.0℃,较常年偏高1.4℃。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今年汛期我市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降雨频发,时空分布不均
今年6月以来,我市出现降雨过程50余次,其中暴雨过程10次,全市77个气象监测站点有18个站次出现大暴雨,强降雨的局地性强,时空分布不均。其中16个站次的大暴雨过程集中在夜间,夜雨特征明显。
二、夏季(6-8月)高温热浪频发,降水日数偏多
今年夏季,全市平均气温28.2℃,较常年偏高2.1℃,为历史同期并列最高值。高温热浪频发,全市出现≥35℃的高温日数有49天,较常年偏多33天,为历史同期最多值。夏季全市平均降水量438.4毫米,较常年偏多11%,全市平均降水日数36天,较常年偏多7天。
三、入秋以来降水偏多,10月上半月出现罕见秋汛
入秋以来(9月至今),全市平均降水量275.7毫米,较常年偏多3.5倍,为历史同期最多值。受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影响,我市10月1-12日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降水日数有11天,全市平均降水量201.2毫米,较常年偏多13倍,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值。
预计今年11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12~17毫米,较常年(21.5毫米)偏少3成左右。
下一步,气象部门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服务东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今年以来,东营市经历了多次强降雨过程,防汛形势复杂。请问在应对水旱灾害、支撑防汛决策方面,我市具体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
![]()
张乃鹏
今年以来,市水文中心坚决执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坚持“预”字当先、精准施策,为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开展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监测体系,夯实数据基础。完成3处国家基本水文站升级改造,全面应用ADCP、遥控测船、远程测流缆道等现代化监测设备,推动水文监测向智慧化转型。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水文监测站点300余处,实现雨量、水位、墒情、蒸发等要素全自动监测,重要河道在线监测覆盖率超70%,基本形成全要素、全自动、全过程的雨水情感知体系。
二是强化应急能力,提升响应速度。修订完善水文应急监测预案及超标准洪水测报方案31项,创新采用“理论+实践+竞赛”模式开展新仪器和新设备培训。组织超标准洪水应急演练,实战检验无人机巡测、遥控船测流等新型监测方式,全面淬炼复杂条件下的水文应急监测与快速响应能力。
三是精准预报预警,支撑科学决策。汛前开展中长期洪水预报,汛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实时跟踪雨水情变化。全年启动水文应急监测Ⅳ级响应5次、Ⅲ级响应1次,发布洪水预警2次,开展水文应急监测22次、河道测流246次,获取实时监测数据80余万条,为全市水旱灾害防御提供了精准超前的决策依据。
四是深化部门协同,构建联动机制。联合水务、应急、气象等部门共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印发《东营市骨干河流警戒水位》《东营市主要河流洪水编号规定》《东营市水文气象联动机制》等机制文件,理顺水文情报预报发布机制,通过东营水文APP、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发布水文信息。今年累计发布《水文快报》《洪水预警》《气象水文预警预报》《墒情专报》30余期,为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水文信息服务。
下一步,市水文中心将继续聚焦全市防灾减灾需求,加快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支撑能力,为全市构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水文保障。
中国山东网记者
请问在今年汛期,在做好各项救援和救灾准备、有效应对处置汛情险情等方面,我市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
![]()
景岩栋
市应急管理局坚决扛牢防汛救灾主责,立足最严峻形势做足准备,今年汛期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夯实救援基础,备强力量装备。整合优化积水强排、工程抢险等四大类防汛救援队伍164支、7200余人,组建市、县两级防汛机动队,完善与消防救援队伍协调联动机制和快速调派流程,实现队伍快速响应、高效联动。对全市59台套大型抢险排涝装备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建立紧急调用AB角负责制,完成46.7万件救灾物资的汛前核查与调拨程序修订,确保关键时刻救援力量、装备、物资全面到位。
二是健全预警体系,筑牢安全防线。强化灾害风险会商研判,汛期发布4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为防汛决策提供支撑。健全预警“叫应”机制,组织全市4000余名灾害信息员开展培训,通过应急指挥平台、应急广播等渠道,汛期累计向企业安全负责人、灾害信息员等发送预警提示短信8万余条,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一线。聚焦转移安置关键环节,对34个高风险村实行“一村一策”,明确转移触发条件,提前规划14处、可容纳1.3万余人的紧急安置点,确保危险区群众能够快速、有序、安全转移。
三是精准防控风险,守牢安全底线。聚焦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区域和关键行业,开展汛期安全专项排查,整改问题隐患637项。建立灾害性天气应对机制,及时发布风险警示,指导企业落实防水、防雷等措施。特别对全市124家受强降雨影响较大的企业(包括52家低洼区域、16家主要河流周边、23家涉忌水危险化学品企业和33家金属冶炼企业)实行精准管控,逐一研判风险、制定防范应对方案,确保企业安全度汛。
四是高效处置险情,提升救援实效。汛期以来,密切监视汛情发展动态,累计发布防范通知6期,形成《汛情快报》5期,为救援指挥提供决策支持。在险情处置中,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在风险区域预置救援队伍155支、3086人次,提前组织81名受威胁群众安全转移;累计投入抢险人员3400余人次、大型装备350余台次,顺利处置多起内涝积水险情,有效维护了汛期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
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紧盯“救”的职责,加强应急值守,优化联动机制,做足万全准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响应、高效处置,坚决筑牢防汛救灾的安全防线。
鲁中晨报记者
今年以来,我市成功应对了多次强降雨考验,请问在防汛抗旱工作中主要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
王新杰
2025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严阵以待、积极作为,实现全市平稳度汛。
一是风险管控闭环全面形成。通过“责任压实+隐患清零+实战演练”三维发力,构建起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市县两级“双指挥长”机制与1061名防汛责任人实现全域覆盖,隐患动态整改到位,结合多场景实战演练,使应急响应效率大幅提升。7月以来,有效应对16轮强降雨过程,期间未发生重大灾情和险情,全市防汛抗旱形势总体稳定。
二是监测预警能力跨越式提升。依托智慧水务系统与新技术融合应用,气象水文监测精度大幅提高。多部门信息共享与市-县-乡三级系统贯通,打破数据壁垒,使小清河、支脉河等重点河道洪水防御决策更精准。在2025年小清河洪水黄色预警处置中,通过实时监测与科学调度,洪峰过境未对沿岸村庄、农田造成损失,“监测-预警-响应-处置”全流程效能显著提升。
三是隐患排查整改动态清零。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防汛防台风检查工作的通知》,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工作要求,组织全市各级防汛责任部门,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分级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918项。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制定《东营市城乡防汛排涝设施“拉网排查”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城市易涝点、排水管网及泵站、地下空间、物资储备等重点区域和环节开展排涝设施“拉网排查”,累计排查并整改问题隐患307处,进一步提升了城乡防汛排涝设施整体安全运行水平。
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份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是我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最坚实的底气。在此,向全市人民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