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露凝霜,教研意正浓。为深入推进新课标理念落地课堂,聚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集团教研资源优化,扎实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助力教育均衡发展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2025年10月23日,胶州市常州路小学教育集团以“图形与几何”为核心主题,成功举办单元集备研讨活动。常州路小学全体数学教师,胶东小学、罗家村小学、麻湾小学三、四年级数学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研教学策略、共探育人路径。
![]()
![]()
教研创新
本次数学教研活动聚焦四年级《平行与相交》单元教学难点,在磨课环节精准发现核心问题:教材中每个“窗”的教学内容容量较大,传统40分钟课时难以充分完成教学任务,尤其不利于学生深度感知抽象的几何概念。为破解这一难题,教研组创新采用“一小时大课时”教学模式进行课时整合,以充足时间保障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推动平行、相交、垂直等抽象几何知识向可视化、具象化转化,体现大单元统整,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展示
首先由常州路小学刘丹老师执教四年级《平行与相交》一课,以学生尝试分类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平行”“相交”的空间概念。在知识深化环节,刘老师以小组合作探究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寻找平行现象,从生活经验中提炼数学本质;随后聚焦“平行线画法”这一重点内容,通过“尝试画图—交流困惑—总结方法”的递进式活动,带领学生共同归纳出“一合、二靠、三移、四画”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既强化了动手实践能力,又深化了对平行线“永不相交”本质特征的理解。整节课,刘老师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将抽象几何知识融入具象操作与生活情境,充分体现了“做中学、悟中思”的教学理念,为解决单元教学内容容量与课时安排的矛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范例。
胶东小学张学飞主任带来《认识垂直》教学展示,为本次教研活动注入鲜活实践经验。张老师立足学生生活经验与身体感知,以“身体中的角”为趣味切入点,快速激活学生对“相交”概念的已有认知,随后顺势引导学生对“相交的直线”进行二次分类,让学生在自主辨析、合作研讨中逐步抽象出“互相垂直”的核心概念。为深化学生对垂直关系本质的理解,张老师设计了“沉浸式实践探究”环节,带领学生手持三角板,以教室为“几何课堂”,自主寻找多媒体设备边框、黑板边线、课桌椅棱角等场景中的垂直线段,在“观察—判断—验证”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象的生活场景深度绑定。
张老师深耕教材内涵、巧设教学环节,既注重知识的逻辑递进,又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精准的学情把控能力,呈现出一堂高质量的几何概念教学示范课。
评课议课
评课议课环节,常州路小学王圣萍、郭一洁两位老师以《单元统整 强课提质》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两位老师围绕“集备设想、教学环节、习题设计”三个维度深入交流,碰撞出“平行与相交”大单元整体教学新高度。
两节课虽聚焦不同教学内容,却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上呈现高度一致性,集中彰显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与大单元教学特色。在教学设计层面,两位教师均紧扣“图形与几何”单元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容量大、概念抽象的难点,以“一小时大课时”为保障,通过“概念建构—实践探究—方法总结—应用拓展”的结构化流程,搭建起清晰的“学”的框架;在教学实施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多层次动手操作活动,并通过即时练习、小组展示、成果互评等多元方式,实现“评”的可视化。真正达成“教”的引领化、“学”的结构化、“评”的精准化。
![]()
总结展望
活动尾声,常州路小学赵淑娟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两堂示范课,不仅精准破解了“图形与几何”单元教学中“内容容量大、课时安排紧”的核心矛盾,更以“一小时大课时”创新模式、“做中学、悟中思”实践路径,为“图形与几何”单元教学难点突破提供了鲜活实践参考。在梳理研讨成果的同时,也明确了后续集团教研的联动方向。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作为师生共生共长的核心主阵地,其生命力源于持续的教学探索与理念创新。本次胶州市常州路小学教育集团“图形与几何”主题教研活动,恰为集团校教师搭建起互学互鉴、共研共进的优质平台——通过示范课展示、深度研讨交流,不仅助力教师精准把握大单元教学逻辑,锤炼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更在集团内营造了“以研促教、以教提质”的浓厚研讨氛围。(通讯员:王玉香 刘丹 赵淑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