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产业蓬勃发展,科技支撑不可或缺。月季是潍坊市的市花,在城乡绿化美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0月21日,记者了解到,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园林研究所根据自身发展方向,紧密对接我市月季产业发展实际,系统开展月季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高效繁育技术研发、新品种选育等科研工作,赋能潍坊月季产业高质量发展。
![]()
月季种质资源圃内的月季盛开。(资料图)
建成月季种质资源圃,涵盖国内外200余个品种
10月21日,在潍坊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月季种质资源圃内,养护工人李荣成正忙着锄草。步入其中,只见数千株月季错落有致地排列,有不少品种的月季花开正艳,花香扑鼻,引来蝴蝶飞舞,给略显萧瑟的秋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
养护工人李荣成忙着给月季锄草。
进入10月份,我市出现连续降雨、降温天气,这给观测月季生长情况提供了难得的依据。龙舌兰酒、百老汇、杏花村、映日荷花、金凤凰、红色达芬奇、白满天星等品种的月季目前还开着花。市农科院园林所副所长张海良在资源圃内仔细观测,认真查看和记录不同品种月季的生长特点、生长情况。
张海良介绍,月季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是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系统观测不同品类、品种的月季在潍坊的生长情况,是否适应潍坊的气候条件,抗病害性情况等。“有些月季品种可能在种植的前两年生长情况特别好,但是到后来就会出现病害。”张海良说,像今年这么特殊的天气条件,必须详细记录月季的生长情况,为以后开展月季繁育提供重要依据。
种质资源是品种选育与理论研究的基础。自2020年起,市农科院园林所通过分批引种与自主繁育相结合,建成了这处月季种质资源圃,系统保存了杂交茶香月季、藤本月季、丰花月季、壮花月季、微型月季、地被月季6大月季类型,种质涵盖国内外200余个品种,已成为我省月季种质资源与科研研究的重要基地。
![]()
张海良查看月季生长情况。
月季与野生玫瑰种间杂交育种取得了显著成果
花卉种质资源是支撑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为充分挖掘市花月季的产业价值,市农科院园林所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展开高起点合作,共同推进资源圃建设与种质评价研究,双方联合申报并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标志着院所合作迈入实质性成果产出新阶段。
同时,市农科院园林所先后申报并获批两项市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其中2020年立项的“潍坊市市花月季资源圃建设与种质评价研究”项目,重点开展资源收集、综合评价与高效繁育技术研究,已成功筛选出8个适宜潍坊地区栽培的优质、多抗月季品种,并优化了配套扦插设施与扦插制剂。
2023年立项的“玫瑰野生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项目,着力推进玫瑰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开展月季与野生玫瑰的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市农科院园林所从全国重要的野生玫瑰种群分布区收集野生玫瑰种子83份,繁育玫瑰野生种质77份(2000余株),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国内保存最全的玫瑰野生种质资源圃之一,为后续月季杂交育种与性状改良提供了宝贵的基因库。
![]()
张海良(左)和李萌(右)探讨月季的生长变化情况。
以科技创新助力潍坊月季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研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反哺产业发展。市农科院园林所始终锚定产业需求,以科技创新驱动解决实际难题为导向,积极对接市场需求,积极探索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技术,加速培育观赏性高、抗逆抗病性强的环保低维护园艺栽培新品种。
市农科院园林所所长李萌介绍,近年来在潍坊市林业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市农科院与山东省林科院、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潍坊职业学院等单位建立起产学研联合研发机制,以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为依托,成功组配月季、玫瑰种内及种间杂交组合373个,完成1722朵花的杂交授粉,收获杂交种子4852粒,培育杂交种苗1379株,并从中初步筛选出6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此外,研究团队制定并发布潍坊市地方标准《月季高效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同时,市农科院与潍坊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开展月季高效繁育技术研究。通过协同攻关,已筛选出适应性强、观赏性高、抗病性好的优质月季品种17个,集成创新月季高效扦插繁育技术体系1套,发表论文1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该合作研究对丰富我市月季应用种类、提高月季生产繁育效率与种苗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有助于持续推进我市月季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步,市农科院将持续深化月季种质资源引进评价、新品种选育等重点工作。充分依托月季种质资源圃与玫瑰野生种质资源,加快创制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契合市场需求的月季新品种(系),为我市月季产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