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县抓住三秋生产关键期,创新实施盐碱地生物改良工程,让昔日盐碱地变身稳产田、米粮川。
秋风送爽,汀罗镇后墩村近千亩盐碱地上如今阡陌纵横、生机勃发,村民们正在高标准展开新品种油菜花播种作业。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高标准种植油菜花,主要目的既不是观赏,也不是收籽,而是还田。为加快改良盐碱地,我县引入华中农业大学付廷栋院士油菜生物改良技术,将让看似平常的油菜花发挥出土壤改良和探索增收路径的“多元效应”。
我县县牢牢把握国家级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机会,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综合治理,实现新增耕地15000多亩。各级站在科研制高点,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突出“以种适地,以地适种”和“种养结合”原则,在带动农民增收共富上发力,形成了可复制,易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利津模式”。
通过开发,新增耕地今春首茬种植就实现产能突破,部分地块超过中产水平。多数地块通过多茬改良种植和生物治盐后,将实现中产耕地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