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里,是黄河奔涌入海的地方,孕育出生生不息的沃土与希望;这里,是吕剧文化的故乡,婉转的唱腔里流淌着深厚的乡韵民风;这里,更是活力涌动的产业新城、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东营区这片热土,究竟拥有怎样独特的魅力与风采?它的过去积淀了多少故事,现在正迸发着怎样的活力,未来又将绘就何等绚丽的图景?
即日起,东营区政务微信公众号推出“介绍东营区,我这么说……”专栏。敬请跟随记者的报道,一同发现东营区不一样的美,感受它澎湃跳动的新时代脉搏。
在齐鲁大地
一颗璀璨的明珠
落于黄河金涛与渤海碧浪交汇之畔
它,就是东营
这里既有黄河奔腾入海的豪迈
亦有石油工业崛起的传奇
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独特的城市风貌
而今,东营正悄然蜕变
褪去“油城”的工业铠甲
着墨青绿的诗意,执生态之笔
将都市繁华融入碧波绿荫之中
绘就一幅“城在园中、人在画中”的宜居画卷
如今,这儿不仅是黄河奔腾的终点
更是现代人向往生活的起点
01.park与生态,绿染油城焕新颜
在东营区“公园”如绿色明珠串联起城市脉络,初秋,庐山路、黄河路等主次干道仍绿树成荫,社区周边的街角游园星罗棋布。
春有繁花似锦
夏有绿树成荫
秋有红毯迎宾
冬有晴雪映城
美好的景致,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呼吸,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
![]()
近年来,东营区始终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护,持续为城市添绿增彩。针对本地气候特点与土壤条件,精选白蜡、白榆、刺槐等耐碱耐旱的树种,搭配月季、蔷薇、海棠等花灌木构建多层次景观。如今公园植被覆盖率稳定在65%以上,春季榆叶梅绽放成粉色花海,夏季法桐浓荫蔽日,秋季粉黛乱子草无限浪漫,冬季松柏傲然挺立,实现“四季有景、季季不同”。
为让绿色成果惠及更多市民,近年来,东营区新建改建“口袋公园”20余处,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块,打造集休闲、健身、绿化于一体的小型公园。配备了休憩座椅、健身器材和景观绿植的口袋公园,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微绿地”带来的惬意。市民出门步行5分钟即可抵达诗意空间,“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愿景已成为现实。
02.park与体育,全民健康新风尚
“以前想踢球得跑老远去专业场地,现在家门口的公园就有这么好的设施,约上球友就能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太方便了。”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东营区大力推行“公园+体育”模式,让公园成为市民追求健康生活的活力场。在东营体育公园,崭新的塑胶跑道环绕着绿茵足球场,周边篮球场、网球场有序分布。
每逢周末,各类自发组织的足球友谊赛、篮球对抗赛热闹非凡。为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东辛公园还设置了儿童游乐区,滑梯、秋千、攀爬架等设施一应俱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东营区还积极举办各类体育活动,点燃市民的运动热情。广场舞大赛、社区运动会等活动也轮番在公园广场开展,市民们在参与中收获健康与快乐。
东营区通过“公园+体育”模式,构建起“15分钟健身圈”,让市民出门便能参与体育锻炼。如今,在公园内运动健身已成为东营区市民生活的新常态,健康生活的理念正随着公园的每一寸绿意,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幸福在运动中传递。
03.park与夜市,市井烟火人气足
当夜色渐浓,陶然公园周边便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成为市民乐享生活的“深夜食堂”与“休闲驿站”,“公园+夜市”这一烟火十足的组合将市井生活与烟火经济紧密相连。香气扑鼻的麻辣串,爽口美味的凉皮、外焦里嫩的炸串、劲道爽滑的饸饹面,摊主们热情地吆喝声此起彼伏。
公园的绿植在夜色里舒展,市场的灯光温暖明亮,老味道的香气萦绕鼻尖,这里的每一幕,都满是油城人熟悉的生活气息。文明夜话、悦享夜读、健康夜动、共富夜市……这些依托公园开展的文化活动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公园+”模式在带动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切实解决了市民的民生需求。
从“公园+生态”的绿意盎然、“公园+体育”的活力满满,到“公园+夜市”的烟火温馨,东营区的“公园+”模式不断拓展延伸,赋予了公园更多元的功能与更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城市空间的优化升级,更是对市民生活需求的精准回应,让市民在公园中享受生态之美、运动之乐、文化之润、烟火之暖,绘就了一幅宜居城市的幸福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