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午后,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隙洒在青石板路上,也照亮了李大娘家中略显沉寂的客厅。自从因病卧床后,老人心里就总惦记着一件事,那就是补助发在了社保卡里面,但是社保卡金融功能还没有激活,可自己连下床都费劲,更别说去几公里外的农行网点了。
李大娘的儿子王老师前往农行商河滨河公园支行咨询,接待他的是该行工作人员小周,听完他的话,小周当即拿出登记本:“大哥您别着急,大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上门服务,您留个地址和电话,我们一会就过去。”
当天下午,该行网点负责人和小周提着移动智能终端来到了李大娘家。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他们特意让王老师扶着母亲在床上坐好,核对身份、签字确认,每一步都放慢了节奏,反复确认老人听清楚、看明白,最终顺利将社保卡激活。
“真是没想到啊,你们还能跑这么远来家里办,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可给你们添麻烦了。”李大娘拉着小周的手,眼里泛起了泪光。她以为办业务必须得去网点,这次本以为要耽误事,没想到银行的人直接上了门。
“大娘您别客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小周将办好的社保卡递给老人,又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后有任何业务需求,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再来。”
送他们出门时,王老师一个劲地说着感谢:“你们这服务真是太贴心了,比亲人还周到!”阳光正好,照在手提袋上“中国农业银行”的标志上,也照进了这户寻常人家的心里。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农情暖域”不仅是一句承诺,更化作一次次实实在在的行动,把金融服务的温度,送到了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