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潍城区外卖骑手李师傅在“友好驿站”热好早餐,顺手给手机充上电;上午10点,快递员王师傅通过“小区暖新地图”顺利找到指定门户,在“暖新车位”规范停车后高效完成配送;下午3点,网约车司机张师傅在“友好药店”免费测量血压,还领到了专属购药折扣券……如今在潍城,这样温暖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
自“全域友好城市”建设启动以来,潍城区紧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13643”服务体系,从设施保障到服务升级,从场景搭建到制度完善,全方位打造“设施友好、服务贴心、发展有途、治理参与”的城市环境,让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城市奔跑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归属感与尊崇感。
一、党建引领是全域友好的“定盘星”。潍城区以“13643”服务体系中的“1”为核心:高标准建成区新兴领域党群服务中心,开通5701919暖“新”热线,实现服务“永不打烊”。“3”个难题求破解:精准聚焦新就业群体“聚在哪、难在哪、新在哪”三个核心难题,确保服务靶向精准、施策有力。“6”大平台筑支撑:系统搭建权益保障、技能培训、关爱服务、治理参与、能源补给、就业赋能六大平台,编织一张覆盖职业全周期、生活全维度的坚实支持网络。“4”项机制保长效:建立协同运行、精准服务、资源链接、长效激励四项机制,探索“以服务换服务、以贡献促融入”的激励模式,引导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3”大目标促提升:最终实现“服务友好、空间友好、制度友好”三大目标,推动服务供给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飞跃。在此基础上,构建“1(区级中心)+9(街道服务中心)+N(友好场景)”阵地网络,目前已推动100余家单位开放共享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饮水、应急充电、歇脚休息等基础服务,让“暖心站点”遍布城市角落。
二、场景建设是全域友好的“落脚点”。针对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停车乱”问题,潍城区住建局联合各小区推广“新新向党—骑鲁通”平台,绘制小区配送地图,设置“暖新车位”200余个,解决末端配送“最后一百米”难题;聚焦医疗健康、法律维权等需求,推选“友好医院”、“友好律所”、“友好药店”,开展健康义诊10余场、法律讲座15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特惠服务;更创新打造“融入友好”场景,吸纳50余名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食品监督员”,组建2支“暖新志愿服务队”,让他们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累计参与社区服务、隐患排查等工作100余次。
三、激励机制是全域友好的“助推器”。潍城区制定《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指导标准》,按“3星基础级、4星提升级、5星标杆级”对场景评星定级,联动银行推出“星级商户贷”,为4星及以上场景提供各类专属贷款优惠套餐,目前已初步计划评定星级场景80个,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同时,联合各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研新就业群体需求,推出“暖新实事清单”,从技能培训到子女关爱,从职业安全到创业扶持,逐项推进落实,真正把服务送到心坎上。
“以前送单忙起来连口热饭都吃不上,现在驿站能热饭、药店能测血压,遇到问题还能找律所帮忙,在潍城工作特别踏实。”外卖骑手李师傅的话,道出了众多新就业群体的心声。
下一步,潍城区将继续深化“全域友好城市”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丰富场景供给,让每一位为城市奋斗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暖新力量”。
(通讯员 杜雅琳 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