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泌尿外二科·小儿外科联合麻醉科、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专家,历经5小时,成功为一例复杂病史患者实施了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顺利康复。
病情危殆:
结石封堵“生命通道”,高龄多病雪上加霜
77岁的刘奶奶(化名)有着极其复杂的病史:10年前因帕金森病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脑起搏器)植入术;4年前突发致命性肺动脉栓塞,接受了肺动脉造影溶栓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半年前又因输尿管梗阻导致双肾严重感染、脓毒血症,紧急置入了双侧输尿管支架。长期卧床的她已无法与人交流。
10天前,刘奶奶因再次高热入住我院泌尿外二科·小儿外科,检查结果令人忧心:尿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CT影像显示,双侧输尿管支架表面及肾盂、肾盏内布满了结石,支架管几乎被结石完全包裹封堵,尿液引流严重受阻。
最终,明确诊断为:双侧输尿管内支架伴多发结石、双肾结石、膀胱结石、复杂泌尿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血症。同时,患者还存在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陈旧性脑梗死,并有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及子宫手术的既往史。
科室主任王效强及其治疗团队评估认为:双侧输尿管支架被结石阻塞是当前危机的核心。如不及时处理,反复的肾盂肾炎和脓毒血症将不可避免,随时可能夺去老人生命。解除梗阻、清除结石、更换支架刻不容缓!
风险如山:
多学科会诊精密部署,挑战手术“禁区”
然而,为这样一位集多种严重疾病于一身、长期卧床、无法交流的患者实施手术,风险之高犹如攀登悬崖。长时间麻醉的耐受性、心肺功能的储备、脑起搏器的管理、围术期血栓风险、感染控制、潜在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体位限制……每一步都充满荆棘。
面对家属的殷切期望和救治患者的责任,科室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邀请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武志鹏、心内一科副主任医师来丽萍、呼吸内二科副主任医师李彬、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医师张凤田实施多学科会诊,聚焦心肺功能、麻醉风险、手术体位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共同为刘奶奶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经过充分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虽然手术风险极高,但解除梗阻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途径。在充分告知家属风险并获得理解与支持后,团队制定了极其详尽的手术方案、麻醉方案、围手术期处理流程及其全面的应急预案。
鏖战五小时:
精细操作化解危机,智能科技助力生命安全
在充分的抗感染等术前准备后,刘奶奶被推入手术室。在麻醉科团队的严密监护和精准调控下,手术由泌尿外二科·小儿外科医疗团队顺利实施。
1.硬镜开路,粉碎下段结石:首先使用输尿管硬镜,自输尿管下段开始,运用钬激光精准、耐心地将包裹支架管的结石逐一粉碎。
3.成功取管,精准置新:双侧包裹的结石清除干净后,成功取出旧的“双J管”,并顺利置入新的双J管。右侧同时发现肾中盏、下盏存在多发结石(最大约1.5x1.0cm),团队继续运用钬激光将其粉碎吸出。
精心呵护:闯过感染与肾衰关,终迎康复曙光
术后,医疗团队丝毫不敢松懈。针对患者严重的感染基础及手术打击,制定了强化的抗感染方案,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刘奶奶平稳度过了最危险的术后感染关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面对超复杂的疾病状况与严重的感染情形,手术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更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处理复杂疑难危重病例方面的强大综合实力、精湛技术水平与高度的多学科协作精神,成为了医院高风险手术的典范。
编审丨李成强
审核丨单连峰
监审丨杨子来 张玉海
供稿丨泌尿外二科·小儿外科 郑士平
来源:寿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