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近日,我园组织各年龄段教师开展了分组共读活动。
01
托、小班组
托班、小班组教师们聚焦《教师如何读懂幼儿思维》第一、二章,深刻感受到“图式”理论对理解幼儿行为的重要性。大家结合日常观察案例,意识到读懂幼儿思维不能仅凭经验判断,而要像“侦探”一样捕捉行为背后的认知逻辑,比如托班孩子总爱把积木摞高再推倒,正是通过动态垂直图式探索空间与因果关系。这让老师们深刻认识到,借助“图式”理论捕捉幼儿行为背后的认知逻辑,才能真正读懂幼儿思维,为科学教育奠定基础。
02
中班组
中班组教师深耕《幼儿教师如何培养观察能力》第一章,对“观察”的专业性有了全新认识。书中强调观察不是“随意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教师要摒弃主观预设,用客观语言记录幼儿的一言一行,从游戏中的互动、操作材料的方式中解读发展需求。大家纷纷表示,专业观察是读懂幼儿的前提,更是支持其成长的起点。未来,大家将带着对“观察”的全新认知,以更敏锐的视角捕捉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让每一次观察都成为理解与回应孩子的基石,让教育真正扎根于对幼儿内心的精准把握。
03
大班组
大班组教师研读《幼小衔接的运用策略》第一、二章后,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了系统且务实的认知。书中打破“知识提前学”的误区,强调衔接核心是习惯、能力与心理的准备。如:通过任务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用“时间小主人”游戏建立时间观念,在自主整理书包中提升自理能力。老师们结合大班幼儿特点,梳理出可落地的策略,在角色游戏中融入“小学生”情境;在过渡环节加入时钟认知,还计划与家长联手开展“家庭任务日”。大家深刻体会到,幼小衔接不是“突击训练”,而是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自然浸润,唯有尊重幼儿节奏,才能让他们自信迈入小学。
此次共读活动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激发了大家持续学习的热情,也让“读懂幼儿、支持成长”的理念更加清晰。未来,我们将继续把书中智慧转化为教育行动,在专业道路上结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