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目标进发是志
一鼓作气到底是气
喜报|胜利油田青年五四奖章
近日
东胜公司桓台采油管理区
经理、党支部副书记 陈凯南
荣获胜利油田“青年五四奖章”
他扎根一线十四载
步履铿锵
从外部市场到胜利本部
从牛庄到潍北再到桓台管理区
从低渗到断块再到稠油油藏
在生产井场摸爬滚打
从技术岗位深耕细作
至经营领域创新实践
始终在基层沃土中拔节生长
从一名怀揣石油梦的有志青年
一步步成长为
“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
的基层采油单位管理者
用实际行动唱响
“端牢能源饭碗”的胜利“凯”歌
有人说他“抠门”,每项花费都要从源头分析、在过程优化,用账本记清每一笔账;也有人说他“豪横”,别人忙着压成本、做投入减法时,他却反其道而行,做效益加法,追求每一分钱都花出实效。
花钱有标准,投入必问效。他,就是东胜公司桓台采油管理区经理陈凯南。
科学谋划,精打细算
实现油藏经营高效收益
“当了家才知柴米油盐贵”。 过去,管理区以生产组织为主,陈凯南的核心职责是保安全、抓生产、控成本,如今作为油藏经营者,他既要懂生产更要善经营,每一项经营活动都需精准考量投入与产出,科学匹配生产要素,全力追求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
2025年生产经营任务下达后,摆在陈凯南面前的挑战不小,与2024年相比,产量基本持平,成本却需压减2250万元。“油水井运行的电费、维护费,拉油的运输费,稠油注汽作业费…… 处处都要花钱。”他反复核算,资金缺口始终存在。
经营的智慧往往蕴含于细节之中。陈凯南带领经营、技术团队细算效益帐,一口注汽井需投入150万元,而一口老井扶停仅需15万元。他果断决策,压减高成本的工作量,转用低成本扶停措施填补相应产量缺口,既实现增油目标,又盘活了控制储量。对于必须投入的注汽措施,他则全力推动提前运行,“早投产一天就多一天收益, 同样的资金投入,创造的效益天壤之别。”
夯基固本,统筹兼顾
实现油藏经营长效发展
2025年初,经过多次研究测算,管理区班子定下超产3000吨的目标,“超产既能补成本缺口,更能让员工的‘钱袋子’鼓起来。”
然而,这一目标面临的挑战可不小,桓台采油管理区所辖的金家油田属稠油油藏,主要增产措施依赖注汽,很是“烧钱”,在安全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油藏开发方式转型势在必行。
当一些人顾虑稠油注水“投入大、调整难、见效慢”时,陈凯南却坚持“下血本”,“短期看,注水投入效益或许不明显,但这是夯实稳产基础、促进安全生产升级的关键所在,更是油藏经型管理升级的根本保障。”
功夫下在“水”上,效果显在“油”上。按稠油注汽的一般规律,随注汽轮次增加,措施效果会逐步递减。但近两年,管理区一批注汽井却实现了“逆生长”,增产较上轮次不降反升,单井年增油量增加17%。同时,相关井组老井自然递减率较计划指标降低0.7%。
“开发方式升级是油藏经营的根和本,也是安全生产运行质效提升的‘牛鼻子’。想要经营好油藏,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陈凯南有着深刻的体会。
精准研判,一举多效
实现油藏经营本质安全
在油藏经营中,有些效益可以量化,有些则关乎安全发展的根基。桓台采油管理区的油井分布分散,大部分采用单井拉油运输模式,日均拉运量高达120车次,安全风险高。“一口油井就是一个拉运点,加热炉、储油罐、水循环装置都是标准配置。安全风险点多面广,安全管理压力大。”陈凯南每天都像坐在“火山口”上。
今年,借助油田全面推进“拉改输”的东风,他和班子成员主动作为、抢抓机遇,积极争取资源,快速推进工程建设运行,在管理区全面铺开相关工作,推动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从源头实现风险减量降级。
“拉改输”一举实现多重效益。拆除水套炉、储油罐等设备,大幅减少地面设施数量和安全风险点,显著降低运输费、燃气费等运营成本,同时还释放油井生产潜能,为后续动态优化调整提供更加灵活的空间。“降低拉液频次,减少高风险设备设施数量,我们在向本质化安全目标扎实迈进。” 陈凯南说。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是陈凯南笃信的管理之道。他坚持谋定而后动,年初科学制定全年计划,月度压茬推进落实,依托月度经营分析会精准识别潜力与短板,确保战略执行一以贯之,避免“救火式”管理。“绝不能因产量一时吃紧就集中扎堆上作业,突击性措施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陈凯南说。
目前,桓台采油管理区各项工作正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上半年,管理区实现原油超产1000余吨。资源储备充足、安全生产有序,经营成效提升。
东胜志气
从技术钻研到生产管理再到油藏经营,陈凯南始终扎根一线、深耕细作、步履坚实,实现了从专业技术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他以科学的理念、精准的措施和务实的作风,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石油人的奋斗姿态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