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是推动区域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广饶县李鹊镇,有这样一批企业,块头不大,却凭借深耕细分领域的“独门绝技”与“拳头产品”,成为产业升级的“强引擎”。
一直以来,李鹊镇立足中小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广的特点,加快发展以“专精特新”为特色的工业经济,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引导企业往“高”攀升、向“新”进军,在创新转型中奋力蝶变“精而强”,逐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深耕细作 加速产业提质增效
7月4日,在山东鑫捷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负极包覆性新材料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工作人员精准操作,将巨型分馏塔稳稳安装至台基并牢牢固定。“我们这个项目依托清华大学专利技术,生产的负极包覆性新材料直击新能源汽车快充需求痛点。经过四个多月的奋战,现在我们终于将项目的核心设备安装到位,后续工程也将驶入‘快车道’。”项目负责人孙焕利难掩兴奋地说道。
作为一家专注于电线电缆研发与创新的“专精特新”企业,山东振宏线缆有限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低烟低卤、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等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跟踪研究,研发生产的环保型电缆在安全性能、环保性能上实现重大突破,并采用新型导体材料,提高了产品的导电性能和耐热性能,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
“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有75家,体量小数量多,在当前环境下,唯有深耕细分领域、掌握‘拳头产品’,走‘专精特新’这条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李鹊镇副镇长陈在兵表示。为此,李鹊镇立足当地实际,锚定生物医药、汽车动力电池、新型包装材料等细分赛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
求新求异 持续打造创新高地
走进东营澳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全数控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一批批IBC复合型包装容器下线后即刻发往全国各地。“现在订单量每月稳定在1万件左右,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总经理朱红尧介绍道。谁能想到,这家企业曾是一家油品仓储企业,破旧的厂房,遍地杂草丛生。面对行业瓶颈,澳森果断转型,主动发力新型环保包装容器领域,成为东营首家IBC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填补了区域市场空白。
“破旧厂房变智能车间,事实证明,转型这条路走对了!”朱红尧感慨地说,依托国内行业领航最先进的全数控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企业所生产的IBC复合型包装容器,具有新型环保、装卸方便、价格便宜等优势,并迅速占领市场。
创新转型的故事同样在东营市宝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演。该企业建成市级压裂酸化技术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拥有以郑成刚、张大年两位博士为首的30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主攻石油助剂领域,先后申请发明专利2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企业标准13项,形成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服务中外十余家油田。“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守着老旧的思想不放、产品不升级很快就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加大科研创新才能在行业内立足。”东营市宝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聂中祥说。
针对中小企业“散、小、弱”的历史短板,李鹊镇实施“腾笼换鸟”策略,通过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扶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构建全新产业体系。澳森环保新材料、医正源医用辅料、环海石化装备智能技术提升等一大批绿色科技项目相继实施,为传统产业转型提供“样板间”。
梯度培育 “专精特新”迸发活力
“项目建设关键期,镇上干部天天来盯安全、解难题,帮我们省下不少精力!”谈起政府服务,山东鑫捷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焕利连连点赞。该企业实施新项目以来,李鹊镇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安排专人全程跟进,从土地审批到环评办理,为项目建设全程保驾护航。
为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李鹊镇深入挖掘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企业纳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突出产业特色,纵深梯度培育,通过整合财税、金融、产业、人才、用地、用能等政策工具,对库内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制定个性化培育方案,加快库中企业成长步伐。去年以来,李鹊镇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8家;今年实施的“专精特新”新开工项目和技改升级项目占全镇当年重点工程项目的85%。
“随着李鹊镇南北2个工业集聚区入围全县整体布局,我们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从政策赋能、服务提质、要素支撑、环境保障等多维度发力,主动当好全镇中小企业的‘店小二’和‘娘家人’,实打实帮助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和困难,助力更多‘小块头’长成‘小巨人’。”陈在兵表示,下一步,李鹊镇将持续完善培育体系,引导中小企业“破局出圈”向“专精特新”发展,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