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河口区孤岛镇,生机盎然,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七彩孤岛”新画卷生动铺展: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里,工人们娴熟地分拣着晶莹剔透的虾苗;万亩槐林随风摇曳,迎来八方游客;豆制品加工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孤岛镇立足资源禀赋,以“七彩孤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产业融合、创新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从“点上开花”到“全域蝶变”的振兴之路。2024年,片区村集体平均收入突破50万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文旅消费总额达2亿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孤岛镇党委书记张振华介绍,孤岛镇创新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整合3个村900余万元资金,盘活闲置厂房2200平方米,落地西韩村冷链物流等跨村联建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以上。“沉睡资源唤醒行动”开展以来,21处闲置校舍、厂房、民房变身研学基地、特色民宿,2300亩荒地“嫁接”光伏项目,年增租金收入30余万元。
产业融合是孤岛镇发展的鲜明底色。依托海洋资源建成全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基地,年产值达5亿元;围绕澳亚2座万头奶牛牧场,打造国家级奶牛胚胎移植中心,破解“奶牛芯”难题;以国家4A级槐林温泉景区为核心,有机串联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军马场农垦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业态向全域沉浸体验升级,产业链各环节持续释放效益,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治理创新则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以前跑多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全解决!”在区油地融合服务中心,村民李秀华仅用10分钟便办结医保业务。这得益于孤岛镇“红色物业”治理模式的推行。孤岛镇持续升级幸福食堂、优化医疗教育资源,着力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同时,“艺术点亮乡村”行动对接全市13个艺术家协会,建立5处文创基地,常态化举办9大类主题艺术活动,将艺术元素深度融入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
“乡村振兴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接力赛,我们正推动《孤岛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促进产业和农村发展奖补办法》落地,已撬动1.8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张振华表示,下一步,孤岛镇将持续深化“能人返乡”与“企业联建”机制,拓宽群众“股金+租金+薪金”多元增收渠道,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