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的7月7日,一声枪响撕裂夜空,点燃了卢沟桥的滔天战火,打破了华北平原的平静,奏响了中国八年抗战的血与火之歌。1937年,这场名为“七七事变”的重大事件,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起点,更是中华儿女全面抗战的序章。青岛这座位于黄海之滨的海防要冲,曾在抗战中屡遭兵燹,却也在战火中挺起了炎黄子孙的脊梁。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青岛精心策划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让红色记忆融进蔚蓝海洋。
走在青岛的大街小巷,城市的纹理中依稀可见抗战时期的烙印。曾经的俾斯麦军营被日军改造为军事要塞,如今矗立在青岛海洋大学校园内诉说着曾经的历史。胶济铁路的铁轨上至今残留着日寇侵占时的弥漫的硝烟,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记载着无可辩驳的惨痛记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坚韧不拔的青岛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大泽山上,五个村庄联合构筑防线,用石雷战术配合主力部队共同作战600余次,歼灭敌人2300余人,被授予“铜墙铁壁”的光荣称号,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曾经的风霜散尽,卢沟桥的石狮子仍然铭记着战争的创痕,青岛的海风中也赓续着红色的记忆。青岛从未忘记历史,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了青岛自抗战时期到如今的历史传承,八十八年后,曾经的抗战记忆在岛城开枝散叶,薪火相传,红色基因转化为了青岛的时代担当。数据显示,在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抗战馆,今年已接待观众6.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线上宣传教育服务超270万人次。
此外,7月1日,早在7月1日,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青岛市“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在青岛人工智能国际客厅成功开展。据统计,活动期间全市组织红色书画作品展、红色影片赏析、红色历史答题挑战赛等主题活动超500场。同时,活动现场还发布了7条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将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青岛崂山烈士陵园、胶州烈士陵园、姚庆祥烈士纪念馆、李慰农公园等46处重要革命遗址、抗战纪念馆和烈士纪念设施串联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重温战争岁月,在历史中学习,在传承中前进。
牢记历史的重要途径,是缅怀革命先烈,那些在战争中英雄牺牲的革命烈士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傲然挺立的民族脊梁。在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一幕幕影像资料诉说着峥嵘岁月,一件件斑驳文物讲述着抗战史诗。从武器装备到信件文章,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是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精神。抗战馆出口的“英烈寄语”留言墙上,广大游客市民一笔一画写下的是拳拳爱国志,耿耿报国心,一位市民在留言中这样写道:“鲜花会凋零,但英烈的精神永远绽放。”
同时,青岛的缅怀从来不止于追思,而是用行动践行着对先烈的怀念与敬意。2021年9月17日,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行动。截至目前,青岛市已为216位烈士找到亲属,烈士归根的背后,是红色传承在岛城的土壤中扎根成长。
2025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纪念日。俯瞰今日的青岛,当青岛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当青岛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强龙头,当海疆之上钢铁军舰汇成洪流,曾经在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色精神早已深入岛城的城市血脉,红色基因融进蔚蓝海洋。
本文作者:陈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