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纪委通过“仁财通”报账系统,成功预警一起村集体资金异常支出问题,第一时间启动“线上预警+线下核查”机制,避免了集体资产流失。该问题的及时处置,得益于数字化“三资”管理的进一步探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财务管理压力也随之上升。村级账目多、报销流程繁、纸质材料多、审批效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
“账不清不准,久了就会出问题。”仁兆镇纪委在日常监督中发现,村庄“三资”管理中存在诸多廉洁风险,比如材料流转环节易丢失或造假,审批人外出时常出现“一人不在,全程停滞”的情况,有的村甚至存在跨月、跨季度报账问题。
为破解“审账难、监管弱、风险高”的老问题,仁兆镇纪委在平度市纪委监委的大力支持下,会同镇经管统计审计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查阅档案等方式梳理村集体财务审批流程中可能存在的腐败风险和管理漏洞,监督参与“仁财通”报账系统建设全过程。
该报账系统将财务审批精简为线上“村级提交—管区初审—经管审核—镇长终审”四级流程,针对应急支出设置“快速模式”,1小时内即可完成从申请到支付的全流程。配套建立“双备份”机制,纸质档案与电子数据同步归档,确保全周期可追溯,实现收支数据可视化呈现,有效防范集体资产流失,促进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我们坚持把监督‘嵌入’业务,把制度‘固化’到线上平台,从选设备、建系统、定权限,到风险点识别、审批流程优化,纪委全程参与。”仁兆镇纪委书记任建波介绍说。平台上线后,村级报账人员在系统上传审批材料后,管区、经管站、镇级领导可随时远程查阅账目明细,进行异地实时审批,审批流程全程上链存证,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审计闭环。
在强化监督的同时,仁兆镇纪委注重制度配套建设,推动将无纸化审接账纳入村级年度考核内容,出台“按时结账积分管理制度”,对连续未按要求完成报账的村居启动问责提醒。同时,协同经管中心开展“无纸化+廉洁审账”培训,将电子审接账制度、村干部廉洁履职规定一并纳入课程,累计培训村级财务人员及村“两委”干部455人次。
平度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以仁兆镇经验为样本,系统总结经验做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无纸化审接账系统等数字化应用,通过数据赋能延伸监督触角,让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