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底,胜利油田鲁明济北采油管理区油气当量完成6.47万吨,较计划超产548吨,投资完成计划的98.6%,成本预算较计划节约20.9万元,经营利润超计划130.66万元。这一组数据是扎实推行“三大计划”一体化运行的结果。
顶层设计,规划好大方向
针对老油区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稳产难度大、设备老化等诸多难题,公司副总工程师、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劳伟表示,“要切中要点,掌握主动,努力将劣势转化成优势,把难题转化成动能。”
3月份,历时三个月《济北采油管理区2025年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内容囊括全年运行计划、开发工作量和生产运行三大部分。规划管理区从精准摸排井史、理清自然递减到细算吨油成本,摸准这个勘探开发了30年的老油区脉搏,对症下药。
“每天都会翻阅,全年工作量都列的明明白白,该干什么一目了然。”时间即将过半,管理区油气开发主管师李焕桌上的这本规划书做满标注。
李焕的大部分工作都在“开发工作量”这一部分,其中包括措施三库、新井工作量、水井工作量和增压注水工作量,由于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时间节点和负责人,所以这本规划方案更像是她全年工作的“指导书”。
经过近半年的运行实践,管理区生产经营工作稳中有升。
动态调整,优化运行过程
无新增区块储量、工艺措施施工难度大,是制约管理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难不怕,只要我们努力就能找到针对性的策略。”这几乎成了劳伟的“口头禅”。
很长一段时间,他同技术人员、生产骨干加班加点,以区块分析为基础,摸排侧钻井、扶长停和措施“一仓四库”工作量,定运行节点、定施工周期、定增油贡献,将重点稳产增产的工作量形成年度运行大表,支撑管理区“年度生产计划、投资计划和财务预算”三条曲线的前瞻性储备运行。
针对老油区的开发规律,他们实施“一仓四库”动态补充策略,开展常态化单元动态分析,确保一体化方案不低于6个,措施井储备规模在30口的合理区间内,形成“措施论证-效益评估-结果入档-动态更新”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构建起“经济效益、技术可行性、储量动用率、采收率提升值”的四维评价体系。
今年以来,已完成油水井措施作业34井次,与科研所摸排论证通过38口井。当前,措施储备库还存有31口。
闭环管理,保障运行质效
今年以来,在“三大计划”的指导下,管理区结合年度经营任务目标、重点工作和阶段性投入情况排出年度“三大计划”运行曲线,根据产量安排和成本投入计划,对每个季度的重点工作进行排序,每季度工作各有侧重,工作部署从整体到细节,清晰明确。
为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地落实,他们建立“4表2单”跟踪执行评价考核台账,把一仓四库动态、措施井经济效益、钻井效益、计划工作量和价值量执行率做成“4表”,目的是全过程管控,起到抓实督导运行和效果跟踪的作用。
同时,他们创建月度“三大计划”下达清单和“月度绩效考核兑现单”,明确计划和考核评价,让所有工作首尾相连、形成闭环,以便管理区能够及时发现执行偏差、处置异常等情况,及时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对后期运行形成指导,随时对运行曲线进行动态调整,有效确保运行质效。
老油区的开发与新技术的应用人才支撑是关键。劳伟打算把人才培养也列入“三大计划”的运行中,采取“油藏开发+采油工程+财务经营”的复合培训方式,培养出具有一定油藏经营专业基础的复合型技术人员,为“三大计划”有效实施提供人才力量。(通讯员:赵军、王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