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东营市兆鑫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模拟井智能检测中心,企业自主研发的“定制款”油田井下工具——封隔器正在进行“全息体检”。“模拟井系统如同‘数字医生’,能够模拟多种复杂井下工况,包括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并将产品检测数据实时同步自动生成‘诊断报告’,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合格率。”业务经理相文明介绍道,这批产品“体检”合格后,将在一周内装箱发往海外。
东营市兆鑫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油田工具生产加工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企业、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省专精特新企业、省创新转型优胜企业、市重点实验室,获得省科技创新奖2项。“模拟井”是企业自主研发的全数控高温高压井下石油工具动态检测系统,能精准还原工具在井下各种极端环境中的工作状态,确保产品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套检测系统适合国内90%井口径类型。”相文明说,有了这套检测系统,企业产品检测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为周边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了便利。
这是东营区民营企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增动能、塑优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营区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抓手,不断加大对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培育,全力助企在行业领域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步伐。2024年,全区新培育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9家,推动15个技术创新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名单。
“我们研发的高温高压井下工具系列产品,耐受参数较国际同类产品提升2%以上,打破了海外高温高压定制化油田井下工具领域多年的技术垄断。”相文明告诉记者,企业成立自己的研发团队,每年拿出6%以上的营业收入用于产品研发,先后获得100余项研究成果和80余项国家专利等知识产权。“企业最新提交的优化油田井下工具设计方案已经被欧洲合作公司通过,整套产品的生产权都给了我们。”相文明感触颇深地说,只有技术过硬,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为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东营区大力实施头部企业创新能力专项攻坚,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加大重点科创项目攻关,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开展制造业数字化提标、智能工厂培育行动,依托东营市算力中心布局智算科技产业园,持续扩大算力中心产教融合基地办学规模,鼓励软件企业向高端发展。持续做好外强企业抱团出海、内修企业创新研发,通过共享海外市场信息、联合攻关新技术、协同商业模式创新和供应链开发合作等方式,引导辖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并肩迈向海外,打造区域发展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