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业务合作伙伴却因担保合同产生了嫌隙,不仅没有了往日的信任,还一度要对簿公堂,这样的纠纷如何快速解“扣”?6月27日上午,利津县人民法院派驻利津县综治中心法官就运用“法院+综治”协同治理模式,让近乎反目的张某和李某重归于好,尽显“法院+综治”协同治理在提升解纷效率、便利群众维权方面的显著成效。
住在利津县城区的居民张某和李某因平日业务往来多,时间一长,成了彼此亲近的朋友。去年的一天,张某因拓展业务需向刘某借款,找李某作了担保人。可张某的业务并没有想象中发展得那么好,到了还款日却迟迟不能履行还款义务,导致李某成了“替罪羊”。讲信用的李某觉得被张某“坑”了,情急之下,拉着张某要去法院。
“打官司耗时耗财,再说你俩本来关系不错,一上法庭,就结下怨了,往后你俩的业务还咋合作……”得知二人要去法院,他们共同的朋友赶紧来劝解,同时为二人指出了另外一条路:“听说县里的综治中心也有专业的法官团队,你们先去那里调解调解,行不行?”
二人虽气急之下想通过走法律途径迅速解决问题,但仍很珍惜这份友情,不愿一下子撕破脸,就选择了到综治中心进行调解。
利津县人民法院派驻到综治中心的法官接手案件后,根据当事人诉求和本案特点,全面了解案情,详细梳理争议焦点,灵活运用调解技巧,寻找双方解决争议的契合点。同时,引导双方冷静陈述各自观点,换位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结合点,随后依据法律法规,耐心为双方剖析利弊,形成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经过两个小时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
今年以来,利津县人民法院以入驻综治中心为契机,开启“法院+综治”协同治理模式,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公正的司法服务,为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强劲的司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