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朝夕相处的同事,每次路过六年级14班教室,总能看见邱筱筱老师忙碌的身影。她不是俯身在课桌前和学生轻声交谈,就是抱着一摞厚厚的周记本匆匆走过。和她共事这几年,我深刻体会到,她对教育的用心,藏在每一个细节里。

邱老师备课时的认真劲儿,办公室的老师们都看在眼里。她的教案本永远写得密密麻麻,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易错点,还经常夹着自己手写的拓展阅读材料。有次我找她借教学参考书,翻开后发现书页间贴满了便签,连课后习题都用不同符号标记了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她说:“这些孩子到了小升初的关键期,多梳理几遍知识点,心里才踏实。”

班级管理上,邱老师总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她带的班纪律好、学风浓,靠的不是严厉说教,而是真心换真心。她设立的“文学小管家"岗位,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归属感——有的负责管理班级图书角,有的策划读书分享会,孩子们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语文能力和责任感都悄悄提升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的"心灵手札",每天再忙都会认真回复学生的烦恼。有次我加班到很晚,发现她还在台灯下写批注,嘴里念叨着:"这孩子最近情绪不高,得再找机会聊聊。"


和邱老师共事,总能感受到她的实在劲儿。去年期末复习任务重,大家都忙得焦头烂额。她主动把自己整理的历年真题分享到年级群,还细心标注了每个题型的高频考点。有时候看她批改作业到下班时间还没走,劝她先回家,她总说:"再改几本,明天就能早点反馈给孩子"。她用行动证明,教育没有捷径,靠的就是这份脚踏实地的坚持。

在邱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不靠华丽的口号,只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能和这样一位认真负责、温暖真诚的同事并肩奋斗,是我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