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看:家门口的风景为啥越住越美?油城热土上,哪些新产业正“突突”冒尖儿?咱爸妈的养老生活又添了啥新“智慧”?厚道油城人,又办了啥暖心故事?还有,看病就医的“便利贴”,有啥新改善?《猜》系列持续为您探索,带您发现身边的变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猜”系列主题报道第三篇:《猜!东营区,为啥屡屡被全国点赞?》
猜一猜,是什么让一座城市
充满温情烟火气
让这个社会充满正能量
是那些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是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身影
是TA们——
在平凡角落点亮的不凡微光
是东营区众多闪耀的榜样人物
让这个平凡又充满温情的地方
收获了无数国家级、省级荣誉
成为了崇德向善的典范之地
持续收获着来自社会各界的点赞
近年来,东营区深挖身边凡人善举,以赵晓凤、冯贵珍等7位“中国好人”以及“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先进典型为标杆,汇聚了103名“山东好人”、5名“山东省道德模范”及众多东营市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
我觉得我还是18岁,能干!
赵晓凤
在辛店街道萃苑社区,你总能见到这样一个身影——她走路带风,嘴角带笑,高兴了还会唱上几句,背着包风风火火地穿梭在各个社区里,随时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她就是赵晓凤,一位56年如一日,日复一日为百姓义务理发,手持剪刀的“活雷锋”。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晓凤注意到,自己家小区里有一些瘫痪在床的老人,头发总是不方便修剪。她想,为何不用好自己理发的本事,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上门服务呢?这个想法如同一颗种子,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此后,为群众义务理发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赵晓凤一干就是56年。
赵晓凤固定上门服务的对象有160多名,遍布周围7个小区。赵晓凤的包里总揣着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记着名字和日期,本子越写越厚,红豆也越攒越多——2011年,“晓凤义务理发室”成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赵晓凤的队伍。每理完一次发,大家便往瓶中投一粒红豆。如今,20个站点的300多位志愿者跟随她一起服务,红豆已积攒了15.8万颗。一粒红豆一颗心,那是岁月深处最温柔的见证。
“能一辈子坚持,我感觉我赵晓凤做到了,到什么时候,只要人民需要我,我还要去干。”赵晓凤说。
“从青丝到白发,是始终如一的赤诚;站立和跪下,是初心不改的表达;十几万次义务理发,不过是她眼里的寻常小事。”56载寒来暑往,赵晓凤手中的理发剪从未停歇,义务理发已成为流淌在她血液里的生命本能。
愿做一颗星,照耀千万家
冯贵珍
“冯阿姨,您资助我顺利读完大学本科学业,目前我已考上了北大研究生,我要向您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一名被“冯阿姨”捐助的学生在给她的感谢信中写道。
书信里面的“冯阿姨”是辛店街道舒苑社区第四党支部书记冯贵珍。2024年7月,冯贵珍荣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成为东营市唯一入选者。从1993年起,冯贵珍就为贫困家庭、贫困学生捐款捐物,30多年来,她在助人为乐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帮助多名学生陆续完成学业,救助多个因病致困的家庭。
10岁时,冯贵珍的父母就去世了,她在哥嫂帮助下念完初中就工作了。她深知,学习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那时冯贵珍跟丈夫刚刚退休,俩人的退休金每月仅有860元,还要担负自己三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的费用,日子本就紧巴巴,但她还是咬紧牙关资助了山东大学的4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大学学业。
2021年,冯贵珍的人生遭遇重大转折——丈夫离世。在悲痛中,她做出了一个震撼周围人的决定:按照丈夫遗愿捐献了他的眼角膜。同时,她与女儿共同签署了眼角膜捐献意向书,让生命之光在他人身上延续。“让生命之光继续延续下去”冯贵珍的声音不高却十分有力。
多年来,冯贵珍的生活过得十分清贫,但她的内心却无比充实。她就像一束微光,虽不耀眼,却能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又似一把火炬,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面对他人的赞誉,冯贵珍总是诚恳又朴实地说:“人家说水滴石穿。虽然咱能力小,只要坚持,能帮一个是一个,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本该属于他们的、更加明媚的人生。”
尺素情深,家书载道越山海
王清
在东营区的文明叙事里,既有善行义举的磅礴交响,亦有家国情怀的深情低吟。王清,这位“老油田”,以家书为舟,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驶向全国舞台......
王清精心编组的邮集《牵挂——我参与科威特项目的四年》,深情记录下远在异国的四年奋斗与思念,斩获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中国家书选拔展二等奖。这份油然而生的家国情怀,凝练成《一千零一夜的牵挂》,入选《家书·油情》一书,其家庭故事更被搬上胜利油田春晚舞台,以音舞诗剧形式深情演绎“胜利人家”的赤子丹心。
2023年5月,其撰写的跨国家书《亲情寄尺素 陪伴跨时空》入选全国百封《新时代最美家书》,王清作为五位作者代表之一,荣耀进京参会。同年12月,他的八封真挚家书刊入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最美家书》。2024年12月,在山东省“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巡讲活动中,王清走进省直机关,宣讲《一千零一封家书》,将辛店人的家国情怀传递至更广阔的天地。
当赵晓凤56载的剪刀剪去岁月风尘
当冯贵珍的坚持照耀千家万户
当王清的1001封家书跨越时空山海
当一个个平凡名字在道德星空下绽放光芒
TA亦代表着东营区人共同书写了
这曲新时代的文明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