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重要会议在济南召开。
会议全名,“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济南推进会”。请注意,在会上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于永生有一个表态,将全力支持济南进一步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这是济南的一件大事。
此前,在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济南已被确立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现在,济南的新努力方向进一步明确——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相关数据显示,济南2025年计划实施179个交通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56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50亿元。
把目光投向济南,就会发现这座城市“铁陆空地水”各个领域正在火力全开……
一
作为闻名天下的泉城,济南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承环渤海经济圈,西通中原经济区,是多个战略经济区交汇点。这种“十字交汇”的独特区位,使济南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位置显著。由此,济南的交通,就拥有了更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交通之重要,首提铁路。
眼下,济枣高铁已进入全线攻坚阶段。作为连接“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的重要通道,全线39处连续梁、16座隧道25个洞口均已开工。建成通车后,将在省会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之间开辟一条新的城际通道。不仅能够增强济南对鲁南经济圈济宁、枣庄两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还将推动区域内的城市化进程。
作为在建高铁,济滨高铁也备受关注。目前,济南段累计路基工程完成近80%,桥梁工程完成91.1%,隧道工程完成90%。济滨高铁开通后,将彻底结束济南市济阳区、商河县和滨州市主城区不通高铁的历史,实现京沪高铁辅助通道与京沪高铁互联互通,对于优化全省高速铁路网布局、带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推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已贯通线路中,济郑高铁将济南至郑州的通行时间缩短至1.5小时,串联起“山河四省”经济圈,为区域协同发展架起高速通道。
如今,济南“米字型”高铁网加密成型,每天500多趟车次直达全国326个城市。
未来,济南还将推动莱临高铁、德商高铁纳入国家规划,进一步完善“一环十一射”高铁网络,目标直指“省会经济圈1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客运通达网。
二
公路网络作为城市交通的根基,承载着济南外联内畅的关键使命。
今年,济南锚定“二环一联十六射” 高速网骨架目标,全力推进9个续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京台高速黄河特大桥主桥桥面铺装已接近尾声;绕城高速小许家至港沟段的控制性工程济南东特大桥建设进展顺利,东幅桥梁主体完工,西幅桥梁下部结构搭建完成,预计8月底桥梁主体工程将顺利收官;济南至微山高速公路路基桥涵施工基本完成;高青至商河西段、商河至武城高速完成工程进度均超过85%。
随着这些项目的稳步推进,济南高速路网密度跃居全国前列,成为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的“黄金走廊”。到“十四五”末,济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将达到918公里,双向六车道占比80% 以上,实现县县双高速,进一步提升省会城市的引领能力。
具备了外联的“硬件条件”,济南也在勤练“内功”。
以跨河发展为契机,重点推进凤凰黄河大桥南延、黄河大道二期等城市道路项目建设,加速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目前,济南已建成跨黄通道17处,2025年规划总数将突破30处。济南黄河济泺路穿黄隧道、凤凰大桥、齐鲁大桥、黄河大桥复线桥先后通车;济滨高铁/G308公铁两用桥、济南黄河黄岗路穿黄隧道、济南黄河航天大道隧道3处跨河通道建设加速推进,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北延工程已实现双线贯通,预计于今年7月建成。这四条通道建成后,跨河通道平均间距将压缩至约3公里,进一步促进黄河两岸城区联动发展,加快优化“全市交通一张网”。
三
作为济南重要的空中门户,济南机场目前已开通208条航线,连接海内外120个城市。
备受瞩目的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正火力全开,现场万人奋战。如今,60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已初现雏形,6条指廊同步加速推进;99.8米的新建机场塔台已启动玻璃幕墙吊装作业,“高空云泉”的设计造型逐步展露雄姿。
扩建工程完工后,济南机场将迎来全方位升级,不仅跑道数量增加至3条,飞行等级也将提升至最高的4F等级,预计年旅客吞吐量可达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2万吨,通航能力将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未来,济滨高铁与3条地铁线也将引入机场,实现“空铁轨路”零距离换乘与无缝化衔接。届时,济南机场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为济南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筑牢空中交通基石。
四
城市轨道交通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当前,济南地铁建设全面提速。
已开通运营的济南地铁1、2、3号线成功串联起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及济南站、济南西站、济南东站等交通枢纽,形成“高铁+地铁+航空”的无缝换乘体系。
备受关注的地铁4号线已经确认将在今年年底通车。8号线正在进行分段热滑,列车在接触网上取电、自己运行,是对供电、信号、通信、轨道、机电等系统设备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6号线29座车站已经主体封顶,26个区间实现双线贯通。7号线10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其中2个区间已双线洞通。9号线全线12座车站已全部实现进场施工,7座车站成功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目前,济南已建、在建及规划建设的地铁线路已达9条,呈现出全面开花的建设态势。预计到2025年底,济南地铁通车里程将突破240公里,形成覆盖中心城区、连接周边组团的骨干网络。届时,“轨道+公交+慢行”的三网融合模式,将进一步优化交通结构,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五
水运作为一种绿色、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在济南的交通体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作为内陆城市的济南,凭借小清河复航工程实现了“通江达海”的突破——通航后,济南港两港区全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达31万吨、集装箱1670标箱。
当前,济南正积极谋划小清河港与东平湖的接驳工程,规划联通京杭大运河,强化链接长三角地区能力。这条贯穿山东中部的“工业走廊”正成为济南对外开放的“战略基点”,为济南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这条“黄金水道”的复航,为中欧班列的转运提供了更多“选项”,通过铁水联运、河海联动,中欧班列的货物得以更灵活地辐射全国乃至全球,而多式联运的“成本洼地”效应也为济南注入新的经济动能。
结语
从“米字型” 高铁网贯通南北,到4F级机场振翅欲飞;从跨黄桥隧跨越天堑,到小清河复航直通渤海……济南以超前布局的立体交通网,打造一座外联内畅的开放之城。它为城市注入动能,更在国家大局中担省会之责,为黄河流域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贡献澎湃 “济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