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5月19日的升旗仪式在众人期待中拉开帷幕。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卫着五星红旗走向升旗台,每一步都踏出坚定,每一眼都饱含忠诚。
国歌奏响,激昂的旋律瞬间点燃现场所有人的热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晨风冉冉升起,飘扬在蔚蓝的天空下。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所有人屏息凝神,向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目光随着国旗缓缓上升,心中满是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
安全为盾,守护生命之花
防溺水宣誓现场,同学们紧握右拳,字字铿锵:“不私自下水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稚嫩却坚定的誓言回荡校园。防欺凌宣誓中,“拒绝暴力,友善待人,用行动捍卫尊严”的承诺掷地有声。通过情景模拟、案例讲解,大家深刻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校园和谐的珍贵,将安全意识深植心间。
价值为灯,照亮前行之路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整齐嘹亮的诵读声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如璀璨星光,照亮少年的心灵。从国家理想、社会追求到个人准则,老师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抽象的理念化作具体的行动指南。同学们以绘画、演讲等形式,讲述身边践行价值观的温暖故事,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校园每个角落。
一场关于春天的音乐诗会悄然拉开帷幕。五年级的同学们用清澈童声演绎合唱《春雨蒙蒙下》,将丝丝春雨的温柔唱进每个人心里。
看!孩子们身着素雅校服,宛如春日里灵动的音符。指挥轻轻扬起手臂,钢琴声如潺潺溪流流淌而出,“春雨蒙蒙地下,唰唰唰唰唰”,稚嫩的歌声随之倾泻,仿佛真的有细密的雨丝飘落,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青草的气息。
合唱部分的同学们配合默契,高低音交织,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春雨滋润的田野,看见嫩芽破土,花朵绽放。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投入的表情,将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场国旗下的合唱,不仅是一次音乐的展示,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美好印记。他们用歌声传递温暖,用童真描绘春天,也用行动诠释着团结与热爱。相信这浸润心灵的歌声,会像春雨般,滋养着每一颗纯真的心灵,陪伴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国旗下演讲,携手互心,共筑心理健康防线
你是否曾在考试失利时,感到无比沮丧,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是否曾因为和朋友闹矛盾,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又是否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或是上台发言时,紧张得心跳加速、手脚冰凉?这些情绪就像天气一样,有晴有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体验。但如果这些“坏情绪”一直挥之不去,就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这时候,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心理健康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石。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就像一棵充满活力的小树,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相反,如果我们忽视了心理问题,任由负面情绪堆积,就如同小树苗遭遇了暴风雨,可能会变得脆弱不堪。
那我们该如何守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呢?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携手互心”。
“携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当你感到难过时,不妨主动找老师、家长或好朋友倾诉,把心里的委屈、烦恼都说出来。就像把乌云吹散,阳光才能重新照进心里。也许只是简单的几句安慰,就能让我们重新找回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成为照亮他人心灵的一盏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帮助了别人,也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互心”则要求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包容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时候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别人眼中可能完全不同。比如,同学不小心碰倒了你的文具,也许他不是故意的,多一份理解,少一些指责,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当我们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可以如此和谐美好。
同学们,心理健康防线不是一个人就能筑成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让我们从今天起,学会关爱自己,也关爱他人。当我们彼此携手,用真心去温暖他人,用理解去化解矛盾,就能共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心理健康防线。
愿我们都能在充满爱与温暖的校园里,拥有健康的心理,绽放最灿烂的笑容,迎接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薛主任国旗下谈仪容仪表规范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仪容仪表不仅是个人精神面貌的展现,更是校园文明的重要窗口。在庄严的国旗下,薛主任以恳切的话语、生动的阐释,为全体师生带来一堂关于“仪容仪表”的文明礼仪课,引领大家以良好风貌书写青春答卷。
一、仪容仪表:无声的文明宣言
薛主任在讲话中指出:“整洁得体的仪容,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自我修养的外在体现。”她结合校园实际,剖析仪容仪表的重要意义:
· 彰显精神风貌:干净整洁的着装、清爽利落的发型,传递出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
· 凝聚集体力量:统一规范的校服、佩戴整齐的校徽,增强班级与学校的归属感;
· 传承礼仪文化:符合学生身份的仪表,践行“不学礼,无以立”的传统美德。
殷校长防溺水安全主题讲话纪实
随着气温攀升,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守护学生生命安全,殷校长在国旗下以防溺水安全主题进行了讲话
一、敬畏生命,敲响安全警钟
殷校长开场便强调:“溺水是青少年意外伤亡的‘头号杀手’,每一起悲剧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他结合近年来触目惊心的溺水事故数据,让师生深刻认识到水域风险的隐蔽性与严重性。“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半点侥幸!”
二、防溺“六不准”,筑牢安全屏障
针对学生防溺水意识薄弱环节,殷校长逐条解读防溺水“六不准”准则:
1. 不私自下水游泳:远离陌生水域,拒绝盲目冒险;
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集体行动需家长或老师全程陪同;
3.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正规场所、专业监护是安全前提;
4.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警惕“野泳”陷阱;
5.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水下暗流、漩涡等隐患难以预判;
6. 不盲目下水施救:遇险情立即呼救,智慧救援更重要。
他特别提醒:“学会自救与互救知识,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刘校长谈卫生与劳动习惯养成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校园生活的画卷中,卫生习惯与劳动习惯如同两支不可或缺的画笔,勾勒着学生健康成长的底色。近日,刘校长在校园活动中,以生动的话语,为师生们指明了这两种习惯的养成之道,让我们一同聆听、感悟。
一、卫生习惯:守护健康的“隐形铠甲”
刘校长强调:“干净整洁的环境,不仅能愉悦身心,更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从个人卫生到校园环境,每一个细节都藏着习惯的力量:
· 个人卫生:勤洗手、常剪指甲、整理仪容仪表,看似微小的举动,却是抵御病菌、培养自律的关键。
· 公共卫生:不乱丢垃圾、主动维护教室整洁、参与值日分工,让“爱护环境”从口号变成行动。
当卫生习惯成为本能,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对生活的责任感与对他人的尊重。
二、劳动习惯:锻造成长的“黄金钥匙”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刘校长用这句话开启了对劳动习惯的深刻解读。在校园与家庭中,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心智的锤炼:
· 校园劳动:从整理书桌、清扫教室,到参与校园绿化,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协作,体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 家庭劳动:主动分担家务、参与生活实践,让劳动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也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与担当。
劳动习惯的养成,恰似一把钥匙,打开了独立、自信与创造力的大门。
筑牢生命防线,共筑安全堤坝——5月19日防溺水主题教育纪实
5月19日下午,一场意义非凡的防溺水主题班会在各班级有序开展。通过精心策划的主题班会、震撼人心的安全教育视频,以及紧张有趣的知识竞赛,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沉浸式防溺水安全课。
主题班会,敲响安全警钟
班会上,班主任们化身“安全卫士”,结合近期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溺水的危害、溺水高发时段和危险水域。生动的互动问答,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私自下水的严重后果,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视频教学,直击安全要点
精心准备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视频,以真实的场景还原和专业的讲解,从溺水原因、自救方法到正确施救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防溺水知识。触目惊心的画面、发人深省的教训,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溺水的危险,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意识。
知识竞赛,巩固安全知识
为检验学习成果,一场紧张刺激的防溺水知识竞赛火热开启。“发现有人溺水应该怎么做?”“遇到同伴落水时,正确的施救方法是什么?”同学们踊跃抢答,在激烈的角逐中巩固防溺水知识,现场气氛热烈。通过竞赛,不仅加深了对防溺水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同学们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此次防溺水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防溺水安全知识深入人心,为同学们的生命安全筑牢了坚实的防线。愿每一位同学都能牢记安全知识,远离危险水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夏天!
五彩画笔绘平安,方寸黑板筑防线
延续5月19日防溺水主题教育的热烈氛围,各班级以粉笔为笔、黑板为纸,精心创作的防溺水主题黑板报惊艳亮相!一块块色彩斑斓的黑板报,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们守护生命的生动宣言。
创意设计,点亮安全警示
有的班级用醒目的红色勾勒出溺水危险场景,搭配“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大字标题,瞬间抓住眼球;有的以手绘漫画形式,生动展示正确施救步骤与错误行为对比;还有的用蓝色浪花、救生圈等元素装饰版面,将防溺水“六不准”“八避免”等知识巧妙融入其中。每一笔线条、每一处配色,都凝聚着师生对生命的敬畏。
图文并茂,传递安全箴言
“游泳要去正规场所”“同伴落水不盲目施救”“发现险情及时呼救”……简洁易懂的文字搭配生动形象的插图,让防溺水知识跃然“板”上。低年级同学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安全戏水场景,高年级学生则以详实的文字科普溺水自救技巧,不同风格的黑板报,共同编织起一道校园安全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方寸黑板,承载安全嘱托;缤纷色彩,书写生命承诺。这些凝聚着智慧与心意的黑板报,将持续发挥教育作用,让防溺水意识如春风化雨,浸润每一位同学的心田!
记5月20日殷玉磊校长古诗教学与教研活动
5月20日,这个充满温度的日子里,校园里也涌动着浓厚的教研热情。殷玉磊校长以一堂别开生面的古诗教学课《古诗三首·塞下曲》为引,带领师生走进古典诗词的瑰丽世界,随后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探教学新径,奏响了“以研促教、以教提质”的和谐乐章。
课堂上,殷校长化身诗词引路人,用生动的语言将《塞下曲》中戍边将士的英勇无畏、边塞战场的雄浑壮阔娓娓道来。他巧妙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韵律之美,借助想象还原诗句画面,以提问互动激发深度思考。孩子们时而凝神聆听,时而踊跃发言,在“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的诗句中感受诗人笔下的紧张战况,在“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意境里体会将士的壮志豪情。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既有知识的深度,又充满趣味,让诗词的种子悄然播撒在每个孩子心间。
课后,全体教师围绕这堂示范课展开深度教研。殷校长率先分享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目标,随后老师们各抒己见,从课堂节奏把控、学生互动方式、古诗文化拓展等角度畅所欲言。有的老师赞叹课堂中情境创设的巧妙,有的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优化建议,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大家一致认为,这堂古诗课不仅是教学方法的示范,更为古诗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将诗词的文学性、历史性与趣味性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此次活动,既是校长躬身课堂、引领教学的生动实践,也是全体教师凝聚智慧、共同成长的契机。相信在这样浓厚的教研氛围中,老师们将不断汲取养分,深耕教学,让每一堂课都绽放独特的光彩,助力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5月21日,校本课程缤纷开课,舞蹈、美术、葫芦丝、钻石画、歌剧表演、象棋……多样的课程如同绚丽调色盘,为同学们勾勒出充实又欢乐的学习时光。
在舞蹈教室里,随着灵动的音乐响起,孩子们踮起脚尖、舒展身姿,像一只只轻盈的蝴蝶翩翩起舞,用肢体语言诉说对美的向往;美术课堂上,五彩的画笔在指尖流转,天马行空的创意跃然纸上,或绘制出梦幻的童话世界,或勾勒出心中的美丽校园,每一幅作品都藏着独特的奇思妙想。
葫芦丝课程中,悠扬婉转的乐声此起彼伏,同学们专注地练习指法,从生疏到熟练,音符化作流淌的清泉,浸润心田;钻石画工作坊里,大家化身“小小艺术家”,小心翼翼地粘贴钻石,耐心勾勒出璀璨图案,在细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歌剧表演的舞台上,孩子们换上精致戏服,自信地展现歌喉、演绎角色,用精彩的表演带大家走进奇妙的戏剧世界;象棋课堂则充满了“硝烟”与智慧,棋盘上的“楚汉之争”激烈上演,每一步落子都藏着缜密思考,同学们在对弈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在兴趣的指引下探索未知、收获成长。校本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是热爱的萌芽、梦想的启航。期待同学们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绽放光芒,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记5月22日侯英花老师数学公开课与教研活动
本节课以"重叠问题"(集合思想)为核心,教师通过生活化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探究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解决方法。课堂环节清晰,学生参与度高,较好地达成了"理解重叠问题的本质,掌握用韦恩图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月23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校园,沉睡一夜的校园渐渐苏醒。孩子们背着书包,带着朝气与期待走进校门,而迎接他们的,是一场与知识的浪漫约会——早读时光。
到校即早读,不仅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阅读的种子。在这清晨的时光里,知识的养分随着朗朗书声,缓缓流入他们的心田,滋养着思维,丰富着内涵。
每一个早起的清晨,每一段专注的早读,都在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份校园里最美的声音,见证孩子们在书香中茁壮成长,迎接充满希望的每一天。
这一周,是充实且富有意义的一周。万善乡冉子小学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以安全教育守护学生生命安全,用校本课程助力学生多元发展。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