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书的使命就是被看到,也总有人说,快时代下的纸质书籍这一媒介似乎渐趋式微。但是,人们缺的只是个认识书籍、了解书籍、探索书籍的契机。这个4月,济南再次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就在前几天,2025“书香泉城”全民阅读季启动活动在济南高新区文化中心正式启动。该项活动自2011年创立以来已连续举办15年,已经成为目前济南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
沿着时间脉络看的话,15年的时间,济南在全民阅读工作上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今每年举办的公益讲座、展览培训、阅读赛事、阅读典型选树等各类阅读活动能达到5000场,让“书香山东”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人。
青山绿水间,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到底能给城市带来什么?乘着这场的全民阅读季活动的春风,济南或许能给出新的答案。
文明基因与城市品格的深度共鸣
清朝干隆年间,一代大儒、翰林院编修周永年在济南五龙潭畔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藉书园,“书籍天下之公器” 的文明理念传承至今。从伏生护藏《尚书》到李清照 “赌书泼茶”,从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季羡林的学术生涯,济南这座城市的文明进程始终与阅读深度绑定。
2023年央视《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济南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最爱看书城市榜”首位。而早在2020年,济南获得“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称号,其中有一组关于业余休闲时间的数据显示,济南人看书学习的比例为27.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另外,济南近年来还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中国十大最爱阅读城市”等称号。
这种对阅读的执着,源于济南独特的城市品格,足以印证杜甫笔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的文化基因。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既是齐风鲁韵的交汇地,又是泉水文化的集大成者。元好问作“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长作济南人”;李白感叹“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李清照、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在词坛各领风骚;赵孟𫖯创作出让人最惊艳的《鹊华秋色图》……还有曾巩、苏轼、苏辙、张养浩、老舍、季羡林等名家皆在济南生活游历,留下诸多名篇佳作。
在本次2025“书香泉城”全民阅读季启动活动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清华作为“2025年济南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分别进行了阅读分享。
在两位学者的眼里,济南是一座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诗城词都。王学典表示,在整个北方地区如果要评选千年文化之都,他认为济南当之无愧。张清华更是坦言自己曾在济南读大学、读研究生、工作生活了21年之久,其环境、氛围与文化气质,都特别适合年轻人在这里潜心读书、求学成长。
全域覆盖的“15分钟阅读圈”
所谓“书香”不只是气味,更多的是指向一种文化氛围与精神追求。那么济南的书香,香自何来?很大一部分源于近年来公共阅读空间的推陈出新。
“想在济南找读书的地方,转个弯就遇到了!”如今这座城市,有着大批热爱阅读的人,图书馆、特色书店、泉城书房等各个星罗棋布的读书场所,都是济南的文化闪光点。公开报道显示,济南已经累计打造了3300处新型阅读空间,泉城书房数量达到60家。
值得一提的是,3月23日上午,济南第59家泉城书房——泉城书房海川教育集团分馆正式开馆。这座位于济南高新区崇华学校东侧的阅读空间,面积1400平方米,藏书2.4万册,是济南市面积最大、馆藏书最多的泉城书房,同时也是全国首个无感借阅闭环服务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
书房以“文化基因+数字科技”双螺旋发展模式为核心,实现了“刷脸入馆—智能荐书—无感借还”全链条智慧服务。借阅服务集图书实时定位、可视化检索、沉浸式导航和无感借阅于一体,显著提升了数字化管理与智慧化服务水平。馆内创新打造了以辛弃疾为特色主题元素的“稼轩数字文化空间”,通过“全息数字人”技术,读者可沉浸式体验AI对诗、虚拟研讨等互动项目,与历史人物展开跨时空对话。
阅读空间的深度扎根,让阅读触手可及,成为市民出门步行15分钟就可以抵达的温暖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2025“书香泉城”全民阅读季启动活动还进行了“书香泉城”新型阅读空间的推介。注重在建设模式、建筑设计、功能设置、服务形式等方面的多元创新。这些富有时代特色和阅读新意的新型阅读空间,共同将公共文化服务从“教育式供给”转向“浸润式生长”,让书香如泉水般自然流淌到市井烟火中。
从“全民阅读”到“全民悦读”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经连续12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国家对文化建设和阅读推广的重视。
对济南来说,传统的“全民阅读”主要侧重知识获取,而“全民悦读”更强调精神愉悦与文化认同。从全民阅读到全民悦读的跃迁,本质来讲是阅读体验的系统性重构。
比如,从知识供给到精神滋养的升华。4月22日,一年四季·“泉”在济南——《济南泉水诗百家精选》签赠活动在历下区槿椿颐养中心竹庐书院举行。作为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IP塑造首批推荐书目,《济南泉水诗百家精选》以诗歌为载体,系统梳理了济南历代泉水诗的名篇佳作,收录了103位诗人的127首代表作。该诗集承载着泉水的诗意与城市的文脉,不仅是市民品读泉诗、泉韵的案头珍品,更是世界认识泉城、感知济南的文化窗口。
比如,从单向传播到多维互动的进化。为了让阅读融入生活场景,济南教育部门大力推出“泉悦读”读书工程,聚焦优美环境提升、资源服务扩增、阅读课程建设、主题活动拓展、博览群书激励、学思践悟品鉴等六大读书工程,构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家校社协同”的阅读生态圈。当一个个“亲子阅读体验基地”“读书郎”“阅读经典好书 争当时代工匠”等品牌阅读活动纷纷落地开花,这种互动阅读的滋养,也正在为城市孕育着新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追梦人。
比如,从物理空间到文化场域的跨越。如今在济南市图书馆,济南“YEAH归人”泉民夜校已经成为现象级文化品牌,其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边界,将阅读与技能培训、社交活动结合,形成“阅读+”的元场景。2023年12月启动至今,济南“YEAH归人”泉民夜校累计开设34个教学点、80余门课程,服务学员6600余人,组建了一支由高校名师、行业专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构成的300人的专家师资库,与16家泉城书房、9家企业商超联动,将课程送到市民“家门口”。泉民夜校的灯火,映照的是泉城向美而行的文化追求,是全民共进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图景。
站在黄河之畔,济南正以阅读为支点,撬动城市软实力的整体提升。从“书香泉城”到“爱阅之都”,这座千年古城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提供“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泉城范式。
当阅读从政府主导的文化工程,转化为市民自觉的生活方式;当纸质书籍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当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便真正内化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济南的高质量发展便有了最深厚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