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公布《202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备案名单》,东营市技师学院凭借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突出成效,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单位,成为东营市首家获此殊荣的院校,标志着学院在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创新等方面迈上全新台阶。
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才,科研转化促创新
作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东营市技师学院始终以产教融合为核心驱动力,构建起“一专多企”“一班一企”“多专一企”的多元化协同育人模式。学院先后与比亚迪、奇瑞、奇安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新能源产业学院、网络安全产业学院、工业AI产业学院等特色平台,并与精密铸造行业企业开展“链式合作、群式发展”,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深度合作格局。
在科研成果转化领域,学院聚焦前沿技术,与山东融瓴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山东大学融瓴智能产业研究院,深耕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发;联合市人民医院成立3D打印数字医学研究中心,推动手术工具定制、康复器械创新等应用落地。此外,学院通过成立科学技术协会,成功立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并主动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助力胜利油田孚瑞特、华特电器等企业完成生产线改造,为垚坤模具、瑞博斯特石油设备等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切实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强化技能服务:培训评价双轮驱动,社会赋能成效显著
学院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技能培训体系。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需求,面向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及社会人员,开展短期技能培训、企业定制化培训、“金蓝领”培训等多元化项目,年培训规模超万人次,累计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10万人,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人才支撑。
在技能评价领域,学院凭借一流的实操场地与师资队伍,获批9个工种高级技师评价资质,累计承办各类技能大赛34场,完成技能评价2.5万人次、社会考试17.8万人次,服务全市450家企业,成为省内兼具专业性与影响力的技能评价标杆机构。
深化项目建设:集聚优质资源,融入发展大局
学院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除本次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外,还先后获批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省级工匠学院、养老服务专业奖补项目等省级以上优质项目,并牵头成立黄河流域技工院校协同发展联盟、职业技能培训师资研修中心,获批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大学、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形成“国家——省——市”三级项目联动格局,有效辐射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在招生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学院推行“招生招工一体化”,开设大学生预备技师班、黄河流域校校合作订单班,连续两年招生量突破2200人,并获评“齐鲁最具招生创新力技工院校”,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注入源头活水。
“入选国家级基地是荣誉,更是责任。”东营市技师学院培训鉴定处处长谢光明表示,下一步,学院将紧扣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办学、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专业兴校五大战略,以基地建设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技能服务,努力为东营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输送更多“工匠型”人才,书写新时代技能教育赋能区域发展的新篇章。
此次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既是对东营市技师学院办学实力的高度认可,也为学院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基地建设的深入推进,学院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区域技能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