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大地,有这样一家承载着百年历史的电力企业——辽源发电分公司。它从烽火岁月中走来,始终以“守护万家灯火”为使命,一代又一代辽发人发扬“三小”精神,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在“三小”精神的传承中,有这样一位员工,他从青涩学徒到蜕变到行业标杆,成为百年老企在能源转型浪潮中“以匠筑企”的鲜活注脚,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卢学良。
守初心用梦想催生“星辰”蜕变
2009年,当卢学良带着“用技术守护万家灯火”的朴素理想走进辽发时,迎接他的是继电保护专业“神经中枢”般的复杂挑战——数百张发变组保护图纸、上千根二次接线、零容错的操作要求。父亲口中“踏实稳重”的处世哲学,在辽发“学不透不罢休”的技术传承中找到了现实注脚。
白天他揣着图纸跑现场,对照上千根二次接线逐一核对接点;夜晚窝在4平方米的工作台前,用30多本笔记记录原理推导与故障案例,硬是将复杂的保护逻辑烂熟于心。工作台深夜亮着的台灯,见证了他从“工”到“匠”的蜕变。这段“白天当学徒,夜晚做学生”的日子,不仅让他在三年内从“技术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检修班长,更让辽发“钻得进、钉得住”的工匠精神,在新一代产业工人心中深深扎根。
练恒心用坚守筑牢技术防线
辽发的“三小”精神,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画在每个员工心中的行为准则。2013年机组全停检修期间,卢学良带领团队连续四天吃住不离厂区,冷饭就着矿泉水下咽,困了就在保护屏柜旁打个盹,最终啃下了近千根二次回路的拆装校验的“硬骨头”,实现设备一次启动成功。
在辽发,“随叫随到”是刻进职工心底的责任词典。34岁生日当晚,陪伴家人的卢学良接到220千伏母差保护误动隐患报告,他连夜驱车赶赴现场,用12小时地毯式排查,从数百米电缆中揪出绝缘老化隐患,避免了一次可能导致全城停电的重大事故。2022年除夕夜,他带领团队完成输煤系统紧急消缺,用万家灯火时的坚守,换来了春节期间机组的稳发满发——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瞬间,构成了辽发人“把责任扛在肩上”的集体画像。
塑匠心以担当赋能传承发展
面对“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浪潮,百年辽发展现出老牌国企的魄力与担当。当集团公司首个储热式供热机组灵活性调峰改造项目落地时,卢学良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设计变更与电缆敷设任务,重新敷设电缆5000余米,提前20天完成技改项目,确保供暖期前顺利投入使用,有效保障了辽源市区冬季供热稳定。他主持并参与大中型技改项目30余项,排查并消除各类重大隐患200余项,解决重大突发故障20余次,为企业增收4000余万元。
在辽发的创新版图中,卢学良的技术创新工作室是耀眼的支点。作为技术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级QC成果奖3项、省级科技奖6项,职工竞赛获奖增幅达500%。首创的“徒弟上讲台”培训模式,让学员通过备课、授课加深技术理解,累计培养出7名技术骨干,其中3人获省公司“技术能手”称号,让“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的人才战略落实落地,百年老企的创新基因正通过代际传承焕发新生。
从普通工人到全国劳动模范,从单人攻坚到团队作战,个体的成长始终与企业的发展同频共振。卢学良用16年光阴诠释了新时代电力产业工人对“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执着追求,用奋斗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彩答卷,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把平凡的工作干到极致,就一定能攀登更高巅峰”的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