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智能领域新认定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每年遴选10项重大产业攻关项目解决产业创新“卡脖子”问题……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一揽子”推出5个方面28条措施,拿出“真金白银”统筹整合10亿元加强奖补等支持。
每年布局150项以上基础研究项目
人工智能是典型的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壮大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了解到,《政策措施》突出人工智能全链条、全方位支持,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包”。省级财政统筹整合10亿元资金,支持人工智能发展重点集群、重点平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除个别明确期限政策外,都延续支持至明年年底。具体来看,《政策措施》从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强化核心要素供给、深化拓展赋能应用、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大要素资源保障5个方面进行谋篇布局,明确了28条措施。
山东将支持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其中,聚焦多模态智能、生成式智能、类脑智能、具身智能、群体智能等前沿基础理论,每年布局150项以上基础研究项目。围绕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业态创新等领域,每年遴选确定10项左右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按规定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快布局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对新升级为国家级创新平台且国家没有配套资金要求的,省级按规定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对建成并通过验收的人工智能领域省级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按规定给予支持。
聚焦夯实人工智能基础底座,支持人工智能芯片和软件研发推广应用,每年遴选10家左右集成电路企业,按规定每个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对人工智能软件项目符合省级工业软件研发推广项目要求的,按规定每个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开展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
山东将实施“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创新券”奖补政策以及“数据集”建设、“基地”培育行动。
其中,开展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对开展大模型推理或训练优化并通过国家级专业评测机构水平评测的垂直领域大模型产品按规定进行奖补,每年遴选30个左右,每个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面向人工智能等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通过“创新券”补助其使用共享科研设施和仪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活动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同一企业每年最高补助50万元。
安排省预算内资金,聚焦人工智能赋能13个重点领域,按照“一领域一基地”的原则,每年布局3-5个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按规定每个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支持开展中试验证和算法模型、标杆场景的批量“孵化”,其中对获批国家行业应用基地的,每个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
山东将支持应用项目建设,打造赋能应用平台,支持政务领域应用,推动场景赋能开放,支持创新产品推广,支持具身智能培育,扩大智能家居消费。
其中,安排省预算内资金实施“人工智能+”应用攻关工程,每年按标准遴选10个左右标杆应用场景,每个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资金。支持AI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无人机等高频应用产品研发,将符合条件的软硬适配产品纳入首台(套)支持范围,按规定享受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等终端产品培育壮大,对2025年整机年销售额首次突破5000万元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最高800万元奖励。
积极推广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转型应用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山东将培优育强骨干企业,布局链群集聚发展,实行区域引领先行,鼓励扩大进口出口。
其中,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对人工智能领域新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给予单户最高600万元奖励。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对人工智能领域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奖励。
支持建设人工智能领域未来产业加速园区,对建设成功的省级园区给予最高600万元奖补。对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发挥其在区域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广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转型应用,对入选的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区,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补。
在加大要素资源保障中,山东将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上市融资,纳入上市企业培育库。加快培育一批数据基础设施标杆型和引领型工程,对符合国家发展导向、支撑“数字强省”成效显著的数据基础设施项目,分别按规定给予最高1000万元和500万元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