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东营,微风轻抚着大地,不急不躁。走进东营区黄河路街道物华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门球赛打得高潮迭起,社区广场上舞蹈排练得热热闹闹……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社区,正用跳动的生活音符,谱写着基层治理的新乐章。
“我们都愿意上这里住,这里交通方便,卫生院、托儿所、学校都有。”“这个小区文体活动也很好,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下到小朋友,都会扭一扭,还有扇子舞队、秧歌队,生活丰富多彩,住这里心情好。”社区居民你一言我一语,满足感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谈笑间,擅长丑角表演的刘宝荣已经扮上了,丑角形象活灵活现,“家人都很支持,我自己也乐在其中。我们的社火队有毛驴、旱船、猪八戒背媳妇等,只要搞大型活动,他们随时都能拉得出来。”
居民口中“都愿在这里住”的物华社区是从胜利油田移交后组建的社区。近年来,社区党委通过引导居民参与,形成了党委引领、居民自治的良好氛围。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各级社工部的指导下,社区“大党委”作用发挥进一步理顺,目前,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健全,社区社会组织丰富多样:公益服务类队伍5支、文体活动类队伍16支、社区事务类队伍4支,链接共建单位13家,签订治理服务项目16个,3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居民干劲十足。正如物华社区物华苑小区党委书记、业主委员会主任孙世民说的那样:“发牢骚的少,提建议的多,搞文化活动的多,扭秧歌的多,敲鼓的多,乐呵的多,健康的多,长寿的多。”
“好吃的饺子出锅喽!”在物华社区的暖光饺子铺中,大家正忙得不亦乐乎。“有些老年人活动不方便的,社区工作人员把做好的水饺送到老年人身边,就非常暖心。”
“做饺子的部分原材料就出自我们物华社区的惠民菜园。”社区居民官明福说,“业主委员会把原来废弃的一块地用来种菜,除了供应饺子铺,还可以给老石油、老工人等。对我们来说,也能锻炼身体,干得很有劲。”
据了解,官明福还是一支13人志愿服务队伍的领头人,他们每周一坚持为居民义务理发、磨剪子,每周开展公益市集,截至目前,已开展600余期,累计服务居民9000余人次,他本人也是东营市五星志愿者。
志愿服务,让社区更有温度。物华社区围绕“美好家园全民共建,幸福生活人人共享”的服务理念,以聚情、聚力、聚心,打造“暖光物华”服务品牌为抓手,以“走亲”四步法为方法,积极探索丰富品牌内涵,强化品牌依托,形成“以品牌促服务,以服务惠民生”的“新志愿·融治理”新格局,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使物华社区成为“亲人”社区。
除此之外,小区的公共收益也属于全体居民所有,社区前前后后签订了17份合同,截至去年年底,产生了近12万元的收益,每年每户居民都能领到一个红包,多余的资金还保障了社区里的公共设施能进行及时维修更换。
“物华社区虽然是一个老龄化的社区,但是在我们全体居民的踊跃参与下,现在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物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静雯说,“大家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是让社区成为一个大家庭,在这里,人人可为、人人愿为。”
短评
从暖光饺子铺的爱心呈现到菜园的共治实践,从文化活动的全民参与到公共收益的透明分配,每一个细节都在传递同一个理念:社区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居民共建共享的“大合唱”。物华社区的治理智慧,在于将“养老”转化为“享老”,把“被动服务”升级为“主动参与”。
现在的物华社区通过党委的引领带动,将“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新志愿·融治理”的治理理念在物华社区落地生根,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