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5月9日讯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对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实施意见》明确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乡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等方面重点任务、共20条措施,提出到2027年,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乡村富民产业以农民为主体,适合乡土农情,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创新创业活跃,能给农民带来稳定收益,对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创造了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农村改革发展经验,有基础、有条件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于永德说,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意见》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一县一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格局。
山区大县临朐作出了有益探索。“我们立足每个乡镇的资源禀赋,规划建设14个乡村振兴片区,大力发展樱桃、板栗、山楂、奶牛、朗德鹅、黑山羊等40多类乡村富民产业。围绕每个产业引进了千喜鹤、伊利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培育了含香樱桃、相亮山楂、春冠朗德鹅等一批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基地,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抓龙头、带基地、连农户,实现了乡村富民产业‘接二产、连三产’快速集聚发展。”临朐县县长陈诚分享了该县走出的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
农业产业链越长越完善,乡村产业就越兴旺,农民增收就越有空间。《实施意见》围绕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出要推进多环节增值,鼓励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大型农业企业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要推进加工业集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产地下沉,打造农产品加工优势集聚区;要推进多元化开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畅销产品。
聚焦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要丰富休闲农业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传承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田延营介绍,下一步,将开展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重点打造黄河、大运河、齐长城三条乡村文化旅游带,优化济南南部山区、环泰山、环蒙山和“仙境海岸”四大乡村旅游集群,提升微山岛、蓬莱丘山谷等一批乡村旅游集聚片区,拓展大城市郊区旅游空间。同时,拓展产品业态,实施乡土美食提升行动,推进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推出一批“非遗在乡村”经典项目,发展乡村马拉松等体育旅游业态,建设山东特色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
电子商务在做强乡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村网上零售额460.8亿元,增长10.3%。《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产业新业态。“我们将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电商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支持;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加强内容营销,打造特色IP,促进电商与农村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系统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加强与头部平台合作,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培训,举办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激发电商创新活力。”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郭宏伟说。
为推动乡村富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坚持片区集聚推动,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将片区打造成乡村富民产业发展集聚区;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金融、人才、科技等支持力度;加大产业帮扶经济弱县引导力度,通过财政奖补、产业基金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帮扶经济弱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抓好引领带动,切实突出品牌引领,加强市场开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