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全国劳动模范
又是人大代表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赵琢萍的回答是:
哪一种身份
都能让自己在奉献中收获成长
在付出中实现价值
从石油小城走进人民大会堂,从采油“小白”成长为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完成30项技能创新成果……
扎根基层13年,赵琢萍不断挑战自我,开创了诸多从0到1的突破,被评为今年全国劳动模范。
“看一眼零件图形,就能一次成图”,是赵琢萍的杀手锏。在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机械制图中,她凭借这一技能一举摘得大赛银奖。
绝活的背后必是常人难以忍耐的付出。600多天,她画了上千张图,终于练就了“一眼成图”的本领。
然而,这个银奖获得者,就职初期也曾非常迷茫。陌生的环境、荒凉的盐碱滩,让她一时彷徨失措。
“是否就这样一成不变度过30多年的工作生涯?”她的困惑在前辈的指引下找到了答案——做一名技术顶尖的产业工人,扎根一线、岗位建功。
她积极参与智慧油田建设,参与建立皮带打滑预警数字模型等成果17项,在英雄滩油田稠油区块全年精准预警42井次,节约油井维护成本25万元。
依托赵琢萍工作室,她带领创新骨干针对英雄滩油田大359块低效难题,提出完善注采井网等解决方案,实施后该区块采油速度提高一倍,年增油2万吨。
2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3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数字与成绩,见证着赵琢萍在岗位建功的创新之举。
2022年,赵琢萍被聘为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成为当时油田最年轻的技能大师。
赵琢萍说,这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参与人才培养、推动员工技能成才的“号角”。几年来,她签约带徒34人,其中2人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晋升高级技师4人、技师6人。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赵琢萍将“进一步完善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运行机制,为高技能专业人才成长提供支撑保障”的建议带上全国两会。页岩油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8条建议,展示了一线员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爱国情操和职业素养。(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