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至9日,由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山东省地震局联合举行的“使命召唤·齐鲁砺剑——2025”地震灾害救援跨区域实战拉动演练在我市举行。本次演练模拟东营市突发7.5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交通干道塌陷、河流倒灌等灾情,全面检验消防救援队伍快速响应、跨区域协同和综合救援能力。
5月7日7时30分,演练正式启动。市消防救援支队作为首支救援力量接到指令后,立即启动《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调集1支轻型地震救援专业队,共60名消防救援人员、8辆救援车,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组、无人机等400余件套救援装备,协同公安、地震、医疗、通信、电力等部门,紧急赶赴“灾区”。
演练采取“全实景模拟、多灾种叠加、全要素指挥拉动”的方式,开展应急响应、命令下达、力量投送、集结点验、遂行政工、战勤保障、航空救援、现场营救、导调评估、信息报送等10个重点环节演练任务,在“三断”极端恶劣条件背景下设置废墟搜救、狭小空间横向(纵向)破拆救援、多类型木制支撑等实战救援科目。同时,根据衍生灾害,设置水域救援、城市高空救援、大型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等科目,考验队伍多灾处置、多线作战能力。
演练全流程模拟实战,市消防救援支队救援人员需负重徒步穿越模拟“震后”道路损毁、泥泞路段,全面考验救援人员体能及对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到达集结区后,指挥部对救援人员携带的侦检、破拆、救生、保障等装备器材进行现场点验,确保装备完整好用。
演练设置“绳索人装转运”“狭小空间横向破拆”“向上安全破拆”等高难度科目。在最为复杂的“狭小空间破拆”科目中,救援人员面对“危楼”,先用支撑套件固定建筑结构,随后使用微型破拆工具在混凝土墙体开辟出直径80厘米的生命通道,成功营救出“被困人员”。
东营支队轻型地震救援专业队开展绳索人装转运科目。科目模拟震后居民楼整体下陷,3楼有人员被困,消防救援人员利用绳索架设人装转运通道,将必要人员、装备通过绳索线路输送至4楼作业区,用于后续破拆营救工作。
“此次演练我们实现了72小时全要素自我保障,包括野外宿营、饮食保障、电力供应等,模拟了‘断路、断网、断水’极端环境下的持续作战能力,我们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科学调整力量编成,强化专业训练和培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全力提升队伍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的综合处置能力。”市消防救援支队登州路特勤站指导员张振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