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营区残联组织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队体验活动,10名工作人员与残障人士一同走进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开启了一场特殊的“无障碍设施交叉测评”。
走在街头,体验者们发现了很多无障碍设施的新变化:台阶旁,铺上了无障碍坡道;公交车上,增加了无障碍翻板;停车场里,设置了无障碍车位;还有商场的盲文触摸板、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卫生间……
“请遮住眼睛,抓紧我的胳膊。”视障者将黑色眼罩递给体验者共同体验盲道。导盲杖触碰到盲道突然中断的瞬间,体验者的额头渗出细密汗珠:“原来缺失盲道,真的会让人寸步难行。”
在一处坡道前,肢残体验者坐着轮椅正在尝试自己通过坡道。“轮胎有点打滑,这里如果有个扶手就好了。这一点坡度对普通人来说不是障碍,对我们就是‘爬不上去的人生’。”
“真正的无障碍是让特殊群体敢随时来场‘说走就走的出行’。”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一边谈感受,一边提意见,根据不同人群需求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这些浸润着体温的反馈将转化为下阶段的精准改造计划。
近年来,东营区持续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改造无障碍设施,增进民生福祉。这些带着温度的细节,正在编织一张看不见的守护网。在这座城市,关于包容的尺度,正由无数双手共同执笔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