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市建设,东营何以争一流走在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5月6日,东营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
这次会上,东营鲜明提出,要“全力加快教育强市建设,努力争一流、走在前,以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为什么?
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经济强市无一不是教育强市。教育,始终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营想要保持竞争优势、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事实上,作为工业大市、民营经济大市,东营经济基础好、教育投入大,全市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长期处于上游水平:在全国率先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认定,整市创建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义务教育公办率、省级特色高中占比“三个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此外,高等和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毕业生直接留东营就业占比达40.3%,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本次大会,东营“加码”教育事业,明确要争一流、走在前,就是要把先发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既为基础教育“拔一拔高”,又为高等和职业教育“加一加力”,以人民满意的教育激活创新创造之源、夯实城市发展之基、厚植市民幸福之本。这是东营奋进新征程的战略选择,也是务实之举。
凭什么?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伴随东营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东营教育亦实现一次次精彩跨越。
基础教育方面,延续优势,在全省率先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均高于省定标准,并实现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同时,高中办学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市一中、市胜利一中、广饶一中等老牌名校“遥遥领先”,县域高中加速突破,北京师范大学东营实验学校建成投用,市二中办学水平显著提升,高中教育日新日强。
高等和职业教育方面,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转为公办并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盐碱地综合利用研究生创新学院45名师生正式长驻,东营职业学院以“优秀”等次通过国家首轮“双高计划”验收,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变更办学属性工作顺利推进,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新校区迎来首批学生……有网友直言,当下的东营,正在“可劲”地建大学。
昔年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东营市委、市政府高位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编制实施《东营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并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师资配置,全市教育发展迎来最好的时候。再登攀,在教育强市建设上争一流、走在前,东营人信心十足、豪情满怀。
怎么做?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这次大会,“实”绝对是靠前选项。
会前,市级领导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在深入一线中摸实情、查实症,在对标先进中学实招、求实效,做了充分准备。会上,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围绕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育人育才新格局,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塑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桩桩、一件件,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加快教育强市建设,努力争一流、走在前。
给这一目标找个底层逻辑,那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也是办好东营教育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始终把教育放心上,当每一位教师都感到职业无比光荣,当每一个孩子都“想上学”“上好学”,那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更加蓬勃,我们的城市前景必将更加光明!
两句话值得提示,一是“做到两个‘只增不减’、两个‘确保’”,二是“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采取更务实有效的举措”。
前者,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后者,则指明了抓教育工作的方法、路径。把这两句话抓住了、落实了,实现教育强市建设目标就多一分把握、多一分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