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宣传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典型,弘扬卫生健康崇高职业精神,展现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奉献之美、责任之美、奋进之美,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东营市卫生健康委推出“医暖黄河口”系列,介绍我市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典型事迹,广泛凝聚建设健康东营的力量,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走近修复“顶梁柱”的医学“匠人”
——记东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王涛
“山有高峰,湖有彼岸,对新技术的追求却永无止境。精益求精地追求细节,日复一日地锤炼技术,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梁,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他是骨科技术团队坚强的“脊柱”,让更多人重新挺起了脊梁!”这是东营市人民医院2024年度十大新闻人物颁奖晚会为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涛撰写的颁奖词。今天,我们走近这位守护患者健康“顶梁柱”的钢铁卫士——王涛。
男子工地坠落面临截瘫风险
12小时紧急手术化险为夷
“颈椎脱位、颈椎骨折、颈脊髓损伤、腰1椎体爆裂骨折……”翻看患者坠楼后当日入院时病程记录,王涛描述当时的紧急情形:“必须尽快实施手术,因为他的双腿也在逐渐失去知觉,如果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他将面临截瘫的风险!手术越快,患者的肢体功能挽救的可能性就越大!”注定又是一场硬仗!就这样,从下午6点到次日早晨6点半,王涛带领脊柱外科手术团队在手术台前奋战了整整12个小时,顺利完成这台对技术和体力双重考验的手术。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双脚已经有了力量感知,当天下午4点,双腿能够蜷曲。经历过绝望的患者感慨道:“做梦也没想到我还能站起来!”
如果把脊柱比作身体的“顶梁柱”,那么脊柱外科的医生就好比一名“工匠”。12小时连轴转的急症手术成功完成,是对医生及团队实力最好的考验。据王涛介绍,正如这台手术的医生搭配一样,“老中青”配合是脊柱外科每一台手术的标配,“这是医术的传承,也是责任的交接。”
脊柱手术也要攻克“微创”
内镜小切口解决脊柱大问题
随着“微创”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面对患者的需求,也本着对患者伤害最小、最易康复的角度,2015年开始,王涛带领科室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尝试开展微创脊柱内镜技术。2021年,他们在东营地区率先引进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系统(UBE)。该手术切口仅需0.8~1.5cm,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不需长时间卧床。设备的完善将使脊柱外科的微创技术实现更高水平的跨越。
好“工具”助力好“工匠”
医者妙手筑起健康“脊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脊柱外科的先进设备,还必须提到超声骨刀。2019年,该科在东营地区率先购进超声骨刀并正式投入使用,已成功完成100余例高风险手术。以胸椎管狭窄手术举例,以往使用电动钻磨需要3个小时左右,而使用超声骨刀以后,手术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大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2023年以来,王涛带领的团队年四级手术量1000台次左右;开展了腰椎重度结核病灶清除矫形内固定术,成功置入S2AI螺钉并恢复了腰椎正常序列;常规开展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术,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熟练程度并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
从医数十载,王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医疗事业的执着,以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攀登医学高峰,以追求极致的匠心雕琢每一台手术。这份对技术的坚守与对细节的苛求,正是他守护生命、践行医者使命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