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麻醉科、耳鼻喉口腔科团队紧密协作,成功为一名11月龄幼儿实施“全麻下气道异物取出术”。手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全程平稳,术后苏醒质量良好,安全返回病房。该例手术麻醉在我院尚属首例!这一案例的成功实施展现了我院在婴幼儿困难气道管理及高危麻醉技术领域的超强综合实力。
“医生快来看看,我的孩子嘴巴发紫,喘不动气!”前几日的一个深夜,一位妈妈抱着一名彝族幼儿紧急来到我院急诊儿科。经问诊,孩子在家喝鸡汤时出现了呛咳,考虑为气管内异物。随即急转急诊抢救室,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吸氧下,孩子嘴唇紫绀得以缓解,但仍有气喘气促症状,急诊科医生李龙当即请耳鼻喉口腔科、麻醉科医生前来急会诊,并安排急诊CT检查。
CT提示:患儿声门区异物
气管异物且位于声门下,极具危险性,随时有窒息可能,每个医护人员随时准备为抢救患儿生命而全力以赴。
考虑到患儿年龄偏小,手术风险极高,耳鼻喉口腔科主任武希江邀请潍坊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陈尧主任前来会诊。
相较于儿童和成人,婴幼儿的气道相对狭窄,氧储备功能差,且手术操作和麻醉实施与管理需共用同一气道,麻醉团队需在保障患儿有效通气的同时,为耳鼻喉科医生预留操作空间,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缺氧、支气管痉挛甚至心跳骤停等严重意外。此外,异物位置特殊,进一步增加了术中气道管理和麻醉维持的难度。
面对挑战,麻醉科武志鹏主任团队制定了周密的麻醉实施预案,选择静脉+吸入全麻方式,精准设定通气参数,确保氧供与二氧化碳排出。
术中,麻醉科密切监测患儿血流动力学与呼吸指标,动态调整麻醉深度,与耳鼻喉口腔科医生默契配合,在充分保障手术视野暴露的情况下,很好地维持了患儿气道通畅与循环稳定,成功帮助手术团队在“毫米级”气道空间中顺利完成手术。1.3cm不规则的鸡骨头被成功取出,整个过程患儿无呛咳、无体动,生命体征始终平稳,现场医务人员和家属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事后,陈尧主任对我院麻醉科团队的急危重症患者麻醉管理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麻醉科团队对小婴儿气道异物实施不插管全麻,既能做到让患儿呼吸平稳,维持有效通气,又能保证手术实施的操作,展现出了超高的技术水准。
婴幼儿气道异物手术是麻醉与手术团队协作的“高危战场”,此次成功得益于多学科预案的完善和多年技术经验的沉淀。未来,医院会持续优化急危重症患儿的多学科救治,为更多家庭保驾护航。
专家提醒,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应尽量少吃干果、豆类、果冻、瓜子等易导致气道异物的食物。当口含食物时,不要引逗孩子哭笑,以免发生呛咳。在孩子发生呕吐时,应把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咽部有异物时,应设法诱导其吐出,切不可用手指挖取。
如果异物已经进入气道,家长们切勿强行用手抠,应即刻将孩子送往医院处理,不要贻误治疗时机。送诊过程中,家长应尽量安抚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出现不能咳嗽、不能说话、脸发红发紫、表情痛苦等严重症状,说明异物可能嵌顿于声门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紧急处理。
排版校对丨奚宇萌
编审丨李成强
审核丨单连峰
监审丨杨子来 张玉海
供稿丨麻醉科 桑凤欣
耳鼻喉口腔科 武希江
来源:寿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