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党和政府这么好的政策,给我孙子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太感谢了......”在垦利区永安镇十一村村民杨大爷家中,收到救助金的杨大爷激动地说。这场始于2023年的生命保卫战,因多方救助机制的及时介入,让濒临绝境的家庭重见曙光。
杨大爷的孙子自2023年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巨大的医疗支出,让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生活变得非常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永安镇民政办迅速行动,对杨大爷家庭进行临时救助,先后给予5000元临时救助金,申请市级商业保险补偿10000元;市民政局和区民政局及时启动“救急难”专项基金救助程序,给予17.24万元慈善救助金,累计救助18.74万元,为这个家庭点亮了希望之光。
在垦利区,像杨大爷家庭这样获得精准救助的并非个例。2024年以来,垦利区已实施急难专项救助680人次,发放救助金130.6万元,其中创新设立的"救急难"专项基金已兜底救助46人次52.93万元。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垦利民政系统构建的"三维立体"救助体系:
机制创新强保障
垦利区设立50万元“救急难”专项基金,并将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列入今年全区民生实事工程全面推进,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打造“临时救助+保险补充+专项基金兜底”的全链条救助模式。对特殊困难家庭实行“一事一议”,年度累计救助额度最高可达28万元,较传统救助标准提升近4倍。
精准施策解急难
创新引入商业保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最高给予1万元补充救助;联通多部门信息,通过大数据比对,按照申请审核一批,监测发现一批,摸底排查一批,分析研判一批的工作思路,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实现“政策找人”;组建“民政干部+村居网格员+社会组织”的三级探访队伍,确保急难问题24小时内响应。
民生底线更稳固
实施救助综合兜底行动以来,垦利区统筹运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家庭等一揽子社会救助保障政策综合施救,全区困难群众医疗支出平均负担及因病致贫返贫率显著降低,救助成果困难群众可感可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福祉进一步增强。“我们建立的是‘救急、救难、救底线’三位一体的民生安全网。”垦利区民政局局长燕鹏程介绍,“通过制度创新让救助政策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真正实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
如今,杨大爷孙子的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笑容重新绽放在这个曾被阴霾笼罩的家庭。垦利民政的暖心实践,正为更多困难群众点亮生活的明灯,书写着新时代民生保障的温情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