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终检完毕,准备装车!”
随着质检部主管一声令下
吊车将数台白色设备平稳移至运输车
很快,这批货物即将通过陆运转海运
最终发往挪威
应用于海洋平台固井领域
春日的油城,处处涌动着蓬勃的生机。走进万邦石油的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智能化车间里,机械臂灵活舞动;流水线上,工人们全神贯注地组装设备;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将一台台崭新的设备送往全国各地。
“这批产品月底计划发往中东。”车间主任肖主任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正在组装的设备说。
成品区内
一排排蓝底白身的散料密闭输送系统
整齐排列
等待终检后发出
转过厂区东北角,一座崭新的白色厂房格外醒目。这座即将投产的智能车间,占地6000平方米。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几台银白色的散料罐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新车间配备了MG55T行车、3DY-1150/15型智能电动实验泵、QA32-14B型多功能冲剪机、HK-1000D型智能管孔切割机等多台套智能化设备。"副总经理崔相强指着正在运转的机械臂说,“生产效率提升10%,人工成本降低25%,也避免了天气原因对订单生产的进度影响”。
为了确保新厂房早日投产投用,东营区派驻企业联络员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一企一策”机制切实解决了用地、用工、融资等实际问题,为万邦石油争取技改补贴80万元,推动生产线智能化升级。“从项目审批到建设投用,都有专人对接服务,在东营区干事创业很安心。”副总经理崔相强高兴地说。
面对全球能源装备升级需求,
如何突破困境、实现赶超?
在万邦石油,关键词是“自主研发”。副总经理崔相强告诉记者,万邦石油每年将销售收入的8%投入研发。“以密闭散料输送系统为例,剩灰率小于0.1%,粉尘排放浓度小于20mg/m³。这个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加速布局智能化生产线,拓展页岩气、深海油气等新兴领域配套设备研发,万邦石油的产品以过硬质量赢得市场,成为中石化等央企的核心供应商,实现了主营产品散料密闭输送系统在固井散料输送领域市场排名省内第一,在国内市场份额约占30%;海洋工程装备用输送系统更是世界领先,实现了专业钻井固井海工装备的国产化,来自挪威、中东等地的订单源源不断。
作为东营区重点培育的科技领军企业,万邦石油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等多项认定,并入选市首批35家重点培育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名单。
“我们要做中小企业的‘阳光雨露’。”区工信局中小企业服务室主任陈玲玲说。近年来,东营区通过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了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生态,推动了万邦石油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实现跨越发展。
“我们正加快与各科研院所、高校进行合作,积极开发国内其他领域及海洋高端装备市场,力争打造颇具影响的‘万邦制造’”副总经理崔相强介绍。
据了解,万邦石油拥有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得散料领域国家专利76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并参与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6394-2009《油井水泥与外加剂干混作业与气体输送》,是国内目前散料储存及输送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从跟跑到并跑,我们要努力实现领跑”,崔相强望着远去的货车,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