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道德与法治课——《合理消费》。


课堂伊始,老师引入“心愿卡”环节,让学生们写下自己最想要的三样东西,并说明理由。同学们热情高涨,认真填写。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心愿中,哪些是父母可能会同意购买的?哪些可能不会同意?为什么?”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逐渐意识到有些需求虽然是自己想要的,但并非是必要的,或者超出了家庭的经济承受范围,是不合理的消费需求。




在“消费大比拼”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们分成小组,分别模拟不同的消费场景,学生们需要根据给定的预算,合理选择商品。有的小组精打细算,购买了性价比高的商品;有的小组则因为盲目追求品牌和数量,超出了预算。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学会了在消费时要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实际需求等因素。




课堂接近尾声时,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合理消费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还能培养我们的理财能力和责任感。鼓励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老师还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让学生们记录春游时的午餐计划表,安排一顿既经济又营养的午餐。



此次《合理消费》课程,老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消费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实用的消费知识。相信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成为理性消费的践行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