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梦想,拥抱和平。4月19日,2025“春游齐鲁”服务消费季、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开幕,世界风筝公园上空,千只彩鸢乘风而起、翱翔九天,把天空变成了“风筝的海洋”,展现出“万物皆可飞”的奇妙景色。参加各项风筝赛事的风筝运动员与广大游客同放飞、共欢乐,共赴风筝之约、共享春日之美。
展现潍坊风筝文化的多样性
本届风筝会,潍坊市的风筝企业、风筝艺人积极参与特色风筝创作,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赋予风筝新的生命与意义,成为放飞现场的一大亮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潍坊风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效东带来了一只长2.1米、宽1.6米的“灵蛇献瑞”风筝。灵蛇的主体是青色,融合聚宝盆、祥云和传统年画元素,富有立体感与层次美,展现出潍坊风筝的独特魅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潍坊风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永训带来的“齐鲁天路”串式风筝,长130余米,共有130节,每一节都融入“齐鲁天路”上代表性景区、地标性建筑的元素,不仅是对潍坊风筝技艺的展示,同时也是一条飞上天空的“文化长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潍坊风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则带来一款“山东地图”串式风筝,通过展示山东之美、潍坊之美,表达出对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游客的欢迎。
“和平精英”运输机风筝、“七龙腾飞”风筝、“一舜百顺”串式风筝、“哪吒”动态风筝、“宇树机器人”风筝、“潍坊象”风筝、“和平”主题风筝……这些风筝各具特色,不仅展现了潍坊风筝艺人的高超技艺,体现了潍坊风筝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为本届风筝会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风筝为媒缔结和平与友谊
以蓝天为舞台,借风筝传友谊。本届风筝会共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参赛。
在放飞场,古巴团组与潍坊风筝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红卫共同放飞了“中古友谊之龙”风筝。该风筝是由杨红卫制作的一款最具潍坊代表性的龙头蜈蚣风筝,全长28米,身子由65个腰节组成,象征着中古建交65周年,上面的图案融合了中国和古巴的地标等特色元素。这只象征两国友谊的风筝飞上天空,以此祝愿两国友谊长存。
在潍坊风筝艺人的指导下,泰国团组在现场放飞了“中泰建交50周年”风筝。该风筝图案是中泰建交50周年纪念标识,由中泰两国共同设计,取材于中国传统图案“二龙戏珠”,主体使用中泰文化中的神话动物——中国龙和泰国娜迦,代表力量、繁荣和吉祥。中国龙和娜迦面对面交织在一起,寓意中泰两国紧密相连、亲如一家。
当天,现场还举行“放飞和平”国际风筝放飞活动,邀请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侨民所在的25个国家代表共同放飞风筝,让更多人了解潍坊的和平故事,传递和平理念。
世界级文化IP演绎潍坊城市之美
本届风筝会还吸引国内众多风筝爱好者前来一展风采。山西省龙城风筝代表队带来一只由年近80岁的风筝艺人创作的“哪吒”风筝。“我们这位老艺人年纪大了,无法长途跋涉亲临现场,特意委托我们带着他的风筝过来,在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舞台上一展风采。”龙城风筝代表队负责人韩先生说,这只“哪吒”风筝非常受欢迎,圆了这位老艺人的心愿。
来自湖北省的游客刘艺茹说,潍坊不但是一座浪漫之城、活力之城,还是一座温暖之城。自她下火车开始,潍坊的好心人就不停给她普及哪里有好吃的,去世界风筝公园怎么走,给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她心里倍感温暖。
风筝,是潍坊的城市符号和文化名片,承载着这座城市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潍坊国际风筝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从“一只纸鸢”成长为“世界级文化IP”,如同一座桥梁,联结四海之谊,扬起发展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