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华泰化工集团副总经理杨鹏昆,拿到了山东省关于华泰化工25万吨工业废盐资源化利用项目批复的窗口指导意见,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作为一家氯碱化工企业,华泰化工每年会产生近20万吨工业废盐,厂区里堆积如山的“废品”,如今成为了一座亟待开发的金矿。
近年来,开发区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推动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了更好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华泰化工自主研发高温催化氧化处理技术,可将工业废盐变废为宝。然而,这样一个好项目却一度陷入停滞。
“市场前景很好,就是因为我们有市场、有技术,但是这个项目缺少碳排放的要素指标,迟迟无法上马,只能干着急。”杨鹏昆说。
开发区闻讯后,立即在全区范围内寻找碳排放指标,最终把目光瞄准了正在开发的地热资源。据悉,作为清洁能源的地热资源,经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核认定后,其释放出的碳排放指标,可以用于工业项目的置换。
“按照1:1.1的比例,我们为华泰化工这个项目寻求到42万吨碳排放量的替代指标。在省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不到2个月就拿到了窗口指导的批复文件。”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发改工作方向负责人周志伟说。
开发区探索的新方法、新路径,画出“变废为宝”的闭环。来到开发区的龙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废旧叶片资源回收利用车间,只见机器轰鸣声中,几十米、上百米的庞然大物,经过分割、粉碎、筛分、挤出、冷却等十数道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一块块长约2米、宽约1米的板材。
据悉,风力发电机巨大的叶片,长达上百米、重达数十吨,主要成分为热固性复合材料,造价高昂且难以回收利用。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废弃风电叶片的回收与无害化处理成为世界性难题。
该公司总经理张国鹏告诉记者,制造叶片的复合材料极其坚固,且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回收利用难度非常大,破碎填埋、焚烧处理是国内外普遍做法,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造成环境污染。“我们建设完成了国内唯一一条退役叶片制备填充母料的产线,1万吨废旧叶片经过自主研发的工艺处理,加入其他材料合成后,可产出3万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板,这种模板可替代传统木模板,周转次数高、单位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实现了废弃风机叶片循环再利用,补齐了风电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最后一环。”
看似无用的废物,置于另一个循环中就是有用的“宝贝”,固废处理市场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吃”进去的是废渣,“吐”出来的是铂、钯、铑等贵金属,这些都发生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贵研资源环保科技(东营)有限公司贵金属二次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基地项目中。
走进该项目基地,新建成的车间里,内部装修、设备进场安装均已完成,工人们正紧张进行设备调试,为4月份投产做好充分准备。
“该项目作为稀土催化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致力于打造北方地区最大的贵金属循环利用基地。”东凯新材料(空港)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建民说。
东营是全国最大的石油炼化集聚区,每年产生的失效贵金属催化剂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项目实施可实现石油化工失效催化剂的就地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该项目预计贵金属回收率可达98.5%以上,产品纯度达99.95%以上,关键技术指标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