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春日,走进潍坊临朐县东城街道,一座座现代化的铝型材厂房拔地而起,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在这里,一根根银色的铝型材经过挤压、喷涂、深加工,变身为精美的门窗制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这个不产铝矿石的山区县,如今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铝业之都”和“中国门窗之都”。这个税收不高、并非传统意义上“高精尖”行业的铝型材产业,却带动了10万余人就业,让无数家庭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梦,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临朐铝产业集群(资料图)
产业聚变:
小铝材撬动大产业
临朐铝型材产业的发展,是一部饱含艰辛与智慧的创业史诗。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群怀揣梦想的临朐人敏锐地捕捉到建筑建材行业的发展机遇。当时,广东佛山等地的铝型材产业已初具规模,以吴维光为代表的第一批临朐创业者毅然南下取经。
“记得1983年第一次去佛山,看到那里的铝型材厂,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临朐县铝型材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华建铝业集团董事长吴维光回忆道。这些先行者们不仅带回了技术和设备,更带回了先进的生产理念。1985年,临朐第一家铝型材加工厂——临朐铝材厂正式投产,虽然当时只有一台老式挤压机,年产能不足千吨,却点燃了临朐铝型材产业的星星之火。
经过40余年的接续奋斗,临朐铝型材产业实现了令人惊叹的跨越式发展。“刚开始时只是几个小作坊,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吴维光指着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向记者说。如今的临朐,180余家铝型材企业星罗棋布,76家规模以上企业撑起了年产能200万吨的产业规模,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2024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临朐铝型材产业年产值突破450亿元,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低端建材到如今的高端系统门窗,从单一的型材加工到完整的产业链条,临朐用一根根闪亮的铝型材,书写了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升级传奇。
华建铝业万吨挤压机生产线(资料图)
效益凸显:
打开家门口的“致富密码”
在临朐这片热土上,铝型材产业正以其独特的“富民”效应,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与石化、钢铁等高税收行业不同,铝型材产业的最大魅力在于它让财富真正流入了老百姓的口袋。”潍坊市委常委、临朐县委书记刘艳芳说。漫步临朐各乡镇,铝型材企业如繁星点点,形成了“一镇一特色”的产业版图。
辛寨街道这个昔日的农业镇,如今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门窗配件专业镇”。走进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200多家配件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我们街道60%的劳动力都在铝型材产业链上工作,人均年收入突破6万元。”辛寨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兴勇自豪地说。在这里,村民实现了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穿工装、领工资”的华丽转身。
东城街道的华建铝业堪称临朐铝型材产业的标杆。走进其现代化展厅,从普通门窗到高端幕墙,从家居装饰到工业型材,产品琳琅满目。“我们企业5000多名员工中,80%都是本地农民。”山东华建铝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张皓然介绍,“普通工人年收入8至12万元,技术骨干可达15万元以上,还享受五险一金和各类补贴。”
“以前在青岛打工,一年到头见不到家人几次。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收入不比城里差,还能天天回家。”东城街道的张建军边说边展示手机里孩子的照片。像他这样“离土不离乡”投身铝型材产业的务工人员,临朐有10万之众。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既撑起了家庭的小康梦,也托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梦想。
在这片铝型材产业发展热土上,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笑容多了,生活美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赋能:
小铝材“链”出乡村振兴大文章
铝型材产业不仅为临朐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多维引擎,在文化、生态、组织、人才等多个领域释放出强劲动能。
在文化振兴方面,临朐深耕“铝材文化”品牌建设。2023年成功注册“临朐门窗”集体商标后,区域品牌价值提升30%以上。每年举办的铝型材技能大赛已成为行业盛事,吸引着全国200多家企业参与。通过“名师带徒”计划,已培养出高级技师500余名,中级技师2000余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
生态振兴成效尤为突出。华铝股份投资5亿元建设的光伏铝边框生产线,年产值达8亿元,产品应用于多个国家级光伏项目。伟盛铝业研发的低碳再生铝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2万吨。目前全县已有128家铝型材企业完成环保改造,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8%,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组织振兴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临朐创新推出的“企业+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机制,带动56个村集体成立铝型材加工合作社,户均年增收3.2万元。华建铝业等12家龙头企业与38个村党支部开展共建,累计投入1200万元用于村道硬化、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惠及群众5万余人。
人才振兴成果丰硕。临朐职教中心铝型材专业在校生规模已达800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100%。“归雁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吸引2135名青年返乡创业,培育出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电商企业25家。一位90后创业者创办的门窗加工厂,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并带动周边60余名村民就业。
第三届中国建博会(临朐)暨第十七届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资料图)
展会启幕:
一场产业与乡村振兴的盛宴
4月18日至21日,第十八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将在临朐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场被誉为“中国门窗行业风向标”的盛会,今年将以“绿色智造·铝创未来”为主题,全方位展现临朐铝型材产业的最新发展成果。
据山东华建铝业集团常务副总裁、山东华铝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三莲介绍,本届展会将呈现三大亮点:一是展览规模大,7万平方米的展区将汇聚600余家海内外参展企业,超1000个建筑装饰材料品牌,预计超10万名观众莅临现场;二是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等40余个国家、共200家外商组成的国际采购团将跨越山海齐聚博览会,通过展会近距离洞察国际市场的脉搏,推动博览会从“国内交易展示平台”向“国际产业枢纽”战略跃升;三是产业链展示更加完整,从原材料、加工设备到终端产品,全景呈现铝型材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我们特别期待今年的签约成果能再创新高。”丁三莲透露,目前已有多个超亿元项目达成意向。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会首次设立的“乡村振兴特色展区”,将集中展示铝型材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成功案例。
临朐县县长陈诚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博览会不仅是商贸平台,更是临朐向世界展示产业实力的重要窗口。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铝型材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让‘中国铝业之都’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据悉,展会期间还将举办“铝型材创新设计大赛”“门窗安装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全面展现临朐铝型材产业的创新活力与人才优势。这场为期四天的行业盛会,必将为临朐铝型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启示:
探索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临朐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乡村振兴的新窗口——产业发展不一定要追求“高精尖”,关键是要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富民之路”。铝型材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印证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一发展真谛。
“我们不做最赚钱的产业,但我们做最‘富民’的产业。”吴维光的这句话,道出了临朐铝型材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数据显示,虽然该产业税收贡献仅占全县工业税收的15%,但却创造了全县38%的工业就业岗位,带动10万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这种“藏富于民”的发展模式,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惠及普通百姓。
在辛寨街道,我们看到了这种“富民效应”的生动写照。该街道铝型材产业工人平均年收入达6.8万元,超过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倍。更可贵的是,这些收入主要流向了当地普通家庭,形成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多元增收渠道。
如今,临朐铝型材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转型升级。米兰之窗的智能家居系统、伟昌铝业的绿色建筑解决方案、华铝股份的光伏配套产品,标志着产业正在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这种转型不仅没有削弱其“富民”属性,反而创造了更多高收入的技术岗位。据统计,产业工人中技术岗位占比已从2015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35%,平均薪资增幅达40%。
“以前觉得乡村振兴遥不可及,现在发现它就藏在这一根根铝型材里。”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法周深有感触地说。临朐的实践证明,只要找准符合地方实际、惠及广大群众的产业路径,乡村振兴就能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康庄大道。这根看似普通的铝型材,正在成为撬动临朐共同富裕的强力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