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目标一鼓作气抓到底
东胜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海宁在2025年春季调研时指出,实施“跑步式、并联式、相交式”大生产大运行模式,关键在于打破各业务节点之间的壁垒,防止“信息不沟通、各自为战”现象出现。要做到“走一步、看三步”,提前协同运行各项工作,提高生产运行效率。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是基层生产的“中枢”,监控着原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只有建立起良好、有序的生产秩序,遇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工作效率才能提高。
滨博采油管理区:“三提”激活运行引擎
滨博采油管理区以“跑步式、并联式、相交式”生产运行模式为引领,实施“生产提速、管理提效、技术提质”三项攻坚措施,将每日晨会调度、首问负责制等机制深度融入生产全链条,构建“问题即时响应、资源全域统筹、技术跨界融合”高效生产运行体系,推动生产运行提质增效。
生产提速抢出“快节奏”
在2025年产量任务下达后,滨博采油管理区第一时间与地质研究所、工艺研究所沟通设计,抢占3部作业动力,提前部署生产工作。年前,他们抢投3口措施井,日增油8.5吨,为2025年产量运行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管理区计划投产新井19口,年产油2.39万吨。为确保新井早完钻、早投产,他们建立“六超前”运行模式,即超前明确投产思路、超前部署施工力量、超前精准预判风险、超前建设钻井线路、超前编制运行方案、超前储备关键物料,做到走一步、看三步,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高效推进。
截至目前,管理区完钻6井台18口井,投产1口,正钻2井台6口井,预计上半年交井8口,为全年产量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近期,公司在新兴油田部署了两口页岩油新井樊页1-31HF和樊页1-32HF,滨博管理区总结樊页1井组压裂保障的经验,成立页岩油压裂保障专班,围绕“水、电、路、液、油、气”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经验虽能指导实践,但每一口页岩油新井都是全新的挑战,要在钻井完钻前谋划好压裂保障方案,并协调各方协同攻坚,并非易事。”管理区副经理邢照峰说,新井压裂筹备工作是一场需要精密规划与高效协作的战役。
经多轮次专家论证,一套详细的工作计划迅速出炉。各部门紧密配合,倒排工期,争分夺秒。短短7天内,干部员工清沟5000米,确保了供水的畅通;协调敲定压裂变电站送电,为后续作业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完成3个供水点潜水泵安装,保障了压裂用水。
管理提效驱动“高效率”
1
晨会调度机制
管理区建立“7:40晨会调度机制”,基层班站长、三室一中心员工及主管师以上管理人员参加,偏远班站视频连线参会。
会议采用“PPT数据穿透+现场分析”模式,聚焦产量、安全、钻井、合同等核心议题,锚定目标“挂图作战”,实现“问题清单化、责任实名化、节点小时化”。
他们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解决问题,打通管理“梗阻”,提高生产运行效率。
2
首问负责机制
管理区对主管师以上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以安全环保迎检、与公司机关部门沟通、生产运行补位、安全生产值班、基层班站承包等工作为载体,推动管理序列与业务序列“双向补位”“相交互促”,激活“双向赋能”。
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此外,滨博管理区不断强化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他们根据阶段目标,将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岗位,让每一位干部员工都清晰知晓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工作氛围。
技术提质催生“好质量”
樊28井是樊163新区产能建设再利用的一口老井,在对周围水井进行多轮次压驱后,这口井始终未见成效,一直以来日油不足1吨。
为了让它重焕生机,管理区优选采油、生产、技术骨干组建团队,进行动态分析与措施筛选。他们与地质研究所紧密协作,对井组进行全面评估。经过细致研究,他们认为这个井组仍具备较大的增产潜力。
基于这一判断,团队在2024年底对樊28井实施“前置渗吸引效+重复压裂”组合措施。压裂后开井放喷,日油产量达6吨以上,含水稳定在30%左右。截至目前,这口井已累计增油300余吨,成功恢复了产能。
多专业融合打造“现场攻坚队”
为让每一口油井都能贡献最大潜能,滨博管理区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现场,开展油水井调查,查看重点井、措施井运行情况,对问题井逐个“把脉”,与机关技术部门、地质工艺两所相结合,制定措施运行大表,确保油井稳产、不掉产。今年以来,管理区实施措施井5井次,累增油800余吨。
依托数智化构建“云端作战室”
滨博管理区建立技术管理石化通群,利用PCS预警系统,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反馈。群内人员从各自业务角度快速响应,向上层级汇报,提出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及时消除。与此同时,管理区注重发挥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中枢神经”作用,居中调度,24小时值班,实现信息整合、分类实施、快速解决。
在处理生产异常井问题时,根据效益优先原则,按照“先碰泵、再洗井、然后考虑上作业”的顺序优化处置流程,减少作业施工占产时间,降低成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