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农行东明支行紧扣 “保障金融安全 助力美好生活” 主题,创新启动 “乡村传音” 专项行动,通过 “智能广播 + 移动宣教” 模式,将金融知识转化为方言俚语,让安全防护理念传遍黄河沿岸23个行政村,为留守老人送上定制化金融安全方案。
智能喇叭奏响防诈 “主题曲”
该行联合县融媒体中心搭建 “智慧消保广播系统”,在各村文化广场部署50台 AI 音柱,每日早中晚定时播放《金融防诈顺口溜》《老年理财十二讲》等原创内容。针对留守老人占比超55% 的现状,将 “冒充公检法”“保健品诈骗” 等案例改编成山东快书,用东明方言循环播报。76岁的张大爷在听完《高息理财陷阱多》后主动向银行反映可疑电话,成功拦截2万元诈骗转账。
移动课堂传递消保 “及时雨”
该行组建 “黄河金融轻骑兵”,配备搭载智能终端的流动服务车,每周深入3个行政村开展 “五个一” 服务:一场方言讲座、一次账户义诊、一本大字手册、一套防诈工具包、一条应急联系卡。在菜园集镇,队员们将金融知识与黄河鲤鱼养殖结合,现场演示 “活体抵押贷款” 操作流程;在沙窝镇,通过 “消保知识套圈” 游戏普及 “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吸引200余名村民参与。活动期间,累计发放 “防诈三件套”(放大镜、应急贴、手电筒)1200套,帮助安装反诈 APP800人次。
数字赋能织密防护 “安全网”
该行开发 “东明农情” 微信小程序,设置 “大喇叭点播” 功能,村民扫码即可回听历史节目。同时,建立 “金融明白人” 培育机制,选拔40名村两委成员担任 “消保联络员”,定期开展反假币、防非法集资培训。在焦园乡,村民通过小程序 “风险测评” 模块自查账户安全,系统自动生成 “健康报告” 并推送定制化防护建议。2025年一季度,小程序用户突破1.2万人,预警并化解金融风险17起。
长效机制培育信用 “生态林”
该行与县农业农村局共建 “黄河金融驿站”,将金融教育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未来,双方将通过 “金融夜校 + 广场舞”“助农直播 + 消保问答” 等形式,年内完成全县58个行政村宣教全覆盖,打造 “一镇一特色” 消保品牌。同时,对金融知识考核合格的农户给予贷款利率优惠,推动形成 “学消保、用金融、守信用” 的良性循环。
通过 “科技 + 文化” 双轮驱动,该行将金融安全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 “文化基因”,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消保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