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16时13分,东胜公司无棣采油管理区车1-X54井突发载荷异常警报。四化大厅的视频监控人员迅速而精准地锁定了问题所在——抽油机的皮带出现了断股现象,并立即按照既定的应急预案,远程操控将机器停机。要知道,这口日产油量高达3.06吨的“大头井”,一旦停机,无疑将对整个管理区的原油产量造成直接且重大的影响。
“光杆缓下,应该是蜡卡!”接到通知后,车41注采站的站长李刚迅速赶到车1-X54井进行实地排查,并在初步确认故障原因后,立即与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取得了联系。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正在指挥中心了解油井工况的吕宗德也迅速响应,他一边赶往现场,一边紧急调集洗井车、水罐车等作业单位,准备进行热洗解卡作业。
抵达现场后,曾担任过作业队长的吕宗德展现出了他的果断与专业。他迅速决策,将两台泵车同时接入套管阀门,通过高压热洗的方式融化结蜡。“双泵连打,提温提排量!”在他的指挥下,整个作业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寒夜里,李刚和吕宗德各自坚守在岗位上。李刚带领团队更换皮带,而吕宗德则紧盯着压力、温度等关键参数,同时指挥中心也实时传输数据辅助研判。这种“监控岗+管控岗+注采站+业务能手”的协同联动管理机制,在此次应急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从预警到处置的高效闭环。
次日凌晨3时许,车1-X54井的压力曲线突然骤降,油井成功恢复了供液。此时,生产群里传来了一句令人振奋的消息:“载荷数据正常!”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在这场持续了6个小时的攻坚战中,无棣采油管理区的干部员工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跑步式、并联式、相交式”的运行模式。他们不仅成功避免了油井的作业占产,还为管理区节约了近10万元的作业成本。这次成功的应急处理不仅彰显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专业素养,更为公司的生产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讯员:王晶)